第一百零九章 亲切的关怀(1 / 1)
他坐在书桌前,提起毛笔,一笔一划地写道:总督大人,由于受阁下推荐,在下荣升为大清国驻华盛顿公使,真是不胜感激。
然而,在下才疏学浅,恐怕不能担当此大任。李大人,如今,在下主要负责留学肄业。留学幼童总共分三批留学。最后一批刚来美国。他们还需要在下帮助。等这几批孩子学成回国,顺利回国,在下才能心安理得。倘若如今将在下调离肄业事业,那就会使此项事业半途而废。
鉴此,在下建议,本人担任副特使即可,暂不离开留学肄业部,继续执掌幼童留学事宜。
郭宗堂将信函发出去后,心里惴惴不安。他总担心自己被调离留学肄业局。那样的情况,是他最不喜欢看到的结果。
时隔不久,国内传来了复信。在复函中,李大人同意了郭宗堂的提议,就按照他的意思,依照他的安排。
这一点,让郭宗堂感到很高兴。这样,自己不会离开留学肄业局,继续从事他喜欢的事业。
郭宗堂有一个很好的习惯,那就是,只要有时间,他就走近那些留学幼童,来到他们中间,及时了解他们的生活的难处。除夕之夜,按照中国人的习惯,这可是全家团圆的日子。每逢佳节倍思亲。郭宗堂知道,这个时候是留学幼童最想念家乡的时候。于是,他和头曼委员商量,买来面粉、羊肉、洋葱等食材,决定把留学幼童满请到留学肄业中心,和他们一起包饺子,迟顿年夜饭。
除夕之夜。户外大雪纷飞,天寒地冻。可是,在留学肄业中心却是笑声不断,其乐融融的热闹场景。头曼委员、郭宗堂和留学幼童们大家自己动手包起了饺子。
个别来自北方的幼童,他们包饺子很在行,可是,那些来自中国南方的孩子们,有的人从来没有包过饺子。头曼、郭宗堂就手把手地教他们。
期间,郭宗堂走到一个第三批来的幼童面前,关切地问道:“小林,怎么样,想家吗?”郭宗堂很用心,每批来的幼童,他会迅速把所有孩子的基本情况铭记于心,能够准确地叫出每个孩子的名字。这个小林,名叫童江林,他来自浙江一位富商家庭。他的父亲是沪杭一带有名的丝绸商。他是家里的独苗。来美国过之前,他从来没有出过家门。从小都受被父母溺爱,如同生活在蜜罐里。
来美国后,吃的、住的、学业、与人交往等方面都不适应。尤其是想家。刚才,郭宗堂一句问候,又勾起了小林对父母的思念。
“郭委员,我想回家,我太想妈妈了,我想吃妈妈包的饺子。”说着,她眼泪都流了下来。
小林的一句话,令郭宗堂一阵酸楚。他感到内疚不已,是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好,实在对不起这些背井离乡的幼童们。
他安慰小林道:“小林,你父母身体很好,他们也很想念你,想早点想见到你。可是,爸爸妈妈希望你在这里好好学习,不要太想他们。小林,你以后在想爸爸妈妈了,就到我这里来,我给你做好吃的行吗?”说着,郭宗堂就把小林盛了一碗一碗热腾腾的饺子。
“孩子,好好吃,多吃点。”小林吃的很香,自从来了美国,饮食上他很不习惯,美国家庭主人天天就吃面包、牛奶、牛排,蔬菜很少,更不要提饺子了。
郭宗堂端着饺子,有意走到了一个孩子的跟前,这个孩子名叫石少杰。这个孩子来自闽西武夷山地区,父母是茶农,家境不太好。当时在选拔学生的时候,他也别入选了进来。他聪明伶俐,活泼可爱,反应特别快。他有一个特点,记忆里特别好,只要给他讲的事情,只要说一遍,他就能够熟记于心、过目不忘。尽管寂静贫寒,但是,郭宗堂还是决定录用了他。到了美国后,开销猛然增加,石少杰经常是经济拮据,甚至连伙食费都交不起。每当遇到这种情况,郭宗堂都会慷慨解囊,给孩子提供尽可能的帮助。一次,就在石少杰刚到美国后不久,他所带的资金就告急了。了解了这一情况,郭宗堂把石少杰叫到自己办公室。
“少杰同学,你是何种情况。带了交伙食费的时候,为何你迟迟交不上来?”
“老师,我家孩子多,经济收入有限,所以……”了解到这个情况,郭宗堂二话不说,立刻从口袋里掏出数百美元,说道:”少杰,拿去用吧,以后有何困难直接来找我。”
“不,我岂能接受老师资助?”
“不必客气。”说着,老师便把前塞到了孩子的手里。
“谢谢老师。”
从那以后,石少杰便成了郭宗堂关注的重点对象。
“少杰,最近如何,有无困难?”
石少杰摆摆手,连忙对老实说:“谢谢老师的关怀,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