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招生(1 / 2)
关于预备学生的选拔问题,郭宗堂先拟定了几项条件。郭宗堂认为,要出国的留学生,首先要身体健康,经过检查。没有任何毛病才行。只有身体健壮,将来才能刻苦学习,回国后为国效力。另外,作为留学生,还要聪明伶俐,反应快,至于那些木讷、反应迟钝的孩子不再考虑之列。郭宗堂看来,最好的状况是父母思想开放,有在洋人办的教会学校上过学,有过中英文的学习经历,那样,到了国外,很快就会适应那里的语言环境。最重要一点,孩子能吃苦,品德要好,不能选拔那些不思进取、贪图享乐的纨绔子弟。
郭宗堂觉得,具备了这些条件就可以了,就可以吸收到预备学校上学。
为了慎重起见,郭宗堂拿着这些条件和赵一博商量一下。
郭宗堂便找到赵大人。他说道:“赵大人,我拟定了一个预备学校的招生条件,请你过目;请提出不同修改意见。”
赵大人看了看招生条件,他立刻走奏起了眉头。他的这个动作,立刻让郭宗堂一阵不安,他断定,他拟定的条件里肯定存在很多问题。
赵大人看了看,思考了一会,然后说道:“郭先生,我觉得关键的一条要求被选学生是旗人四品以上官员子弟,这样才能保障学生的家庭高贵纯洁。再者,学生还有长相要好、个头要高,他毕竟是代表中华走出国门之人。”
看到第一条,郭宗堂一阵发憷。他想,如果把这一条写进去,报名的人可能会里寥寥无几。那样一来,百姓子弟、汉族弟子就会被排斥在外。
“赵大人,第一条恐怕……”
“你会觉得这条太苛刻了吗?”
“是的。”
“但是,必须这样做,这样的话,才可保证留学肄业顺利进行!”
“可是,我在担心,那样的话,首批的3个名额会不会招满?”
赵大人看来,这些条件一公布,那些旗人高官会竞相报名,不说三十名,就是三百名也能招够。赵大人显得很乐观。
赵大人如此固执,令郭宗堂感到很失望,他从而感觉到了一个守旧官员的迂腐。但是,他不便公开反对赵大人。
留学肄业预备学校招生简章正式公布。朝野上下一片哗然。大家议论纷纷。百姓们漠不关心,因为第一个条件就把很多人挡在了门外,平民子弟压根就不够资格。至于那些达官贵人,尤其是八旗高官,他们更不理解。他们不明白,朝廷这是要干什么?他们不明白,为何我天朝要想洋人学习。再说啦,自古以来就有父母在,不远游的说法。哪家的父母都不愿因自己的子女送到那么遥远的异国他乡,作为父母不放心啊。达官贵人门觉得还是让孩子守在身边,安安稳稳好。在他们看来,郭宗堂这些人就是沽名钓誉,异想天开。
因此,简章贴出去十天了,可是始终无人问津,没有人对此感兴趣。
这样一来,赵大人坐不住了,实际情况和自己想象的东西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招不上学生如何是好?赵大人一筹莫展。无奈,他只好找到了郭宗堂。其实,这一点,郭宗堂早在预料之中。
“宗堂,没有哪个家长愿意送孩子来,招不到学生,怎么办?”
郭宗堂便拿出了自己再次修订以后的方案。他规定,凡是家庭清白、身体健康、聪明伶俐的,年龄在12——15周岁的孩子均可以报名。对于前来报名着,必须经过体检、考试等程序,合格者方可入围。简章里明确指出,入围的学生,在预备学校里学习一年。第二年,在正式分批选派出国。郭宗堂计划,共招收12名幼童,分4批派遣,每批3人。留学的时间是15年左右。
郭宗堂在简章里明确指出,留学费用由国家支付,留学期间孩子的衣物、被子等用品由国家同发放。
为了确保留学肄业计划的顺利实施,郭宗堂规定家长们必须和监护人签一份合同,留学是在自愿的原则下进行,家长们明白这点后,倘若在期间发生了意外,家长满要承担一切责任。
预备学校成立,按照曾总督和丁大人的安排,刘翰被任命为预备学校的校长。既然如此,郭宗堂觉得很必要把修改后的招生条件拿给刘翰大人看看,也听听他的意见。
据郭宗堂了解,刘翰之前长久任曾总督的幕僚,经常给曾总督出谋划策。曾总督从事洋务事业,他也耳濡目染,受到了很大的熏陶,对西洋之事很容易接受。此人对留学肄业一事,兴趣浓厚,这些条件,他应该没有什么异议。
果不其然,在刘翰看了这些条件后,他赞誉道:“不错,想得很周到,可以实施了。”
一开始,刘翰和郭宗堂选定招生的范围放在了东南沿海,尤其是广东、福建和浙江。之所以这样考虑,是因为这一带的侨胞很多,很多家庭都有海外关系。这里的人们和外界来往比较多。对于留学肄业这件事,他们更容易接受。果不其然,消息一出传开,便有很多人前来咨询报名。
报名处分别设在了上海和广州。郭宗堂是广东人,所以,广东地区的就有他来负责。就在招生简章贴出去后的第二天,一位名中年男子便来到了招生处。
“请问,此处是招录出国留学幼童吗?”
“是呀?阁下是?”
来人做了自我介绍。他名叫郭天雄。他是一位英国贸易公司的中方翻译。他有一个儿子,今年正好13岁。和洋人经常打交道的他,对西洋文化有些了解,他就希望保自己的儿子也送出国外,接受西洋文化。
“没有问题。”郭宗堂登记上了郭天雄儿子郭斌的名字。
郭天雄刚走,接着,有一人走了进来。
“先生,这里在招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