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七百八十三章 扩张当稳差价理(1 / 2)
小雨后的隔日,过来买蘑菇的百姓多了,正好采蘑菇。
庄户看到蘑菇皱眉头,他们最怕的就是蘑菇。
“东主,请求支援,蘑菇,当地的蘑菇。”庄户申请战术指导。
“等着, 我派个小机器人和两个护士、两个羽林飞骑过去。”
李易明白,蘑菇最难处理,品种多,辨别难。
尤其在西南蛮地区,那个蘑菇年年有吃死的,不管信息多么发达,总有判断错误的时候。
有的在于操作, 告诉你煮熟了再次, 换水, 就有人觉得吃过这个,所以烹饪技术不达标,还想表现一下,结果毒死好几个。
反正他小时候上山不认识的蘑菇从来不捡,碰都不碰。
家长和村里大孩子带着进山时会教,小孩子保证记住。
然后等大了带邻居家的孩子上山,也这么教,不要去碰。
当地的蘑菇品种也多,只能让小机器人过去。
羽林飞骑会通过一些状况观察、分析,护士把所有的蘑菇都带走一点,回来检测。
人手抵达,开始分类,保证能吃的放到一起,保证不能吃的放到一边,不知道能不能吃的放中间。
庄户开始看能吃的品相给价钱,对卖的人说, 另外两种记下来重量,小机器人拍照了。
你登记一下, 能吃的我们给你送钱,不能吃的,给你一并送回去,以后自己采了也别吃。
百姓知道一些能吃,其他的他们有的说能吃,有的说会毒死。
正好采了送来,看看‘专家’怎么说,他们发现自己认为能吃的,确实都归在能吃的那里。
还有的自己不确定的也归在能吃的里面了,这样自己就可以吃。
蘑菇收下,雇人帮忙清理和晾晒,给工钱。
有的蘑菇像黄泥团子似的,必须剥掉外皮,再晒。
这种蘑菇叫粘团子,属于松蘑的一种,不过东北人不认为它是松蘑,东北人只承认血红铆钉菇是松蘑。
会吃的东北人知道最好吃的其实是粘团子,无非不好保存,收拾起来费劲, 卖相差。
血红铆钉菇口感像肉,吃着有独特的松香味道。
黄泥团子就是鲜,特别鲜,都是自己家捡了自己家做菜吃,卖不出价钱的。
本地有差不多的蘑菇,招虫子,理论上来讲,虫子爱吃的,保证是好东西。
就这样,杂货铺开张了。
当真正进入干季的时候,大唐的霜降,杂货铺变成了一千多平,两个房子连起来了,中间连接的地方也有面积。
招工干活的时候,减少了餐饮供给,但给工钱各地开启了小饭馆,提供食物。
一天管一顿饭,其他的饭自己去吃,或者在家做。
粮食买卖和鱼干买卖,改变了大锅饭的结构,成为市场经济。
杂货铺的客流量增加,旁边继续盖房子,一千多平不够。
“等稳定下来,开分店,培训当地人,不要盲目扩张,以培养人才为主。
我不是怕咱们的资金链会断,而是每一个新店开起来的时候,必然有一拨贸易潮。
在贸易潮过程中,不稳住了,消费热情减少后,利润保证减少。
如果我们再借贷,这就形成了一种短期消费膨胀效应模式。
不停地开分店,接着用短期购买热情提供健康的经营数据,就能够上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