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不是朕信不过你(2 / 2)
前程未卜,何喜之有?
李纲颇觉诧异,正待向他请教,无意中瞥见斜对面的赵鼎伸出右手虚指了一下上方,暗示动作虽然甚为隐蔽,却如醍醐灌顶一般令人瞬间省悟。
先是张浚公开道歉,然后宇文虚中莫名其妙道贺,紧接着赵鼎又故意做出指天的小动作,看似三个人都在打哑谜,其实是一回事儿,只不过不能明说而已,这个事儿就是:李纲在对待姻亲翁彦国的问题上,完全经受住了延兴皇帝对他的考验。
当初选择李纲和宇文虚中分别担任奉迎使副,延兴皇帝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毕竟历史上的李纲确实因为翁彦国的事情在阴沟里翻了船,正好借助这个机会让他吸取一下历史教训也是有必要的,至于宇文虚中能不能过了其兄宇文粹中那一关,那就看他自己的造化了。
“宇文右丞,”李纲心下骤宽,忍不住偏头探问道,“今上密遣贴身侍卫一道前来,不知有何旨意?”
之前你担心李某人与翁彦国同流合污,现在我已经自证清白,没必要再抱着葫芦不开瓢了吧!
宇文虚中轻轻捋着颌下浓密的乌黑短髯,笑而不答,只是把目光投向了坐在下首的两位御史言官一一那意思分明是在说,伯纪啊伯纪,你我皆是皇帝考查的重点对象,他们二位圣眷正隆的幸臣才是名符其实的奉旨钦使,你问我有什么用啊。
“李枢密,实不相瞒,”张浚看了看对面的赵鼎,随即说道,“吾等二人临行之前,今上不仅面授机宜,还御笔亲书了一道谕旨。”
李纲神色一凌,正襟危坐道:“敢问是何旨意?”
“诏令殿前司都指挥使高俅致仕,自接旨之日起启程还朝,其麾下三千殿司卫兵由左班都虞候刘锡统领,继续扼守淮上,直至上皇平安回銮”张浚根据自己的记忆,简单复述了一下诏旨的内容。
李纲一边侧耳聆听,一边凝眉沉思,这道旨意不仅褫夺了殿帅高俅的兵权,同时还切断了太上皇行宫与京东诸路的联系,如今看来延兴皇帝当真是高瞻远瞩啊。
事实上他有所不知,延兴皇帝考虑的东西远不止这些。
历史上高俅父子兄弟扈从道君皇帝一路走到泗州,正准备从御浮桥上渡河南下,先期过河的童贯童大王突然命令胜捷军亲兵发矢拦截,殿司卫兵猝不及防,中箭溺毙者不下百人,高俅父子兄弟最终只能与道君皇帝隔河相望。
按理说童贯摆了高俅一道,高俅痛定思痛,理应站在延兴皇帝这一边才对,但历史轨迹已经发生了严重偏移,自从以李邦彦为首的四位宰执大臣弃国逃遁之后,新旧权门正朝着联手与朝廷分庭抗礼的方向急遽发展,万一扼守淮上的高俅重新与他们同流合污,不光是东南财赋转运不到东京,就连江淮诸路京辅重地的粮秣也将落入新旧权门之手。
“如此说来,”张浚复述完诏旨内容之后,李纲总算弄明白延兴皇帝的真意图了,“今上密遣贴身卫士前来,莫非是以备不虞?”
一直默不作声赵鼎听了这话,笑着回答他道:“吾等二人承受的文字皆为明诏,左班都虞候刘锡、侍卫长蒋宣听奉的却是口宣密谕,今上运筹帷幄,算无遗策,李枢密只管与宇文右丞一道静候佳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