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士庶都人皆曰可杀(2 / 2)
张浚估计第一次见到这么大阵仗,原本脸面头就有些黑中泛红,这会儿一激动竟涨成了猪肝色,他情不自禁地往皇帝跟前凑了凑,煞有介事地劝说道:“回奏陛下,微臣以为摇动唇舌游说十人百人乃至千人,虽难尤未不可,然而今日伏阙之众何止千万!而今东路敌寇虽已退师,西路虏军仍于河东攻城掠地,值此国难当头之际,士气不可挫,民意不可违啊陛下!”
“士气不可挫,民意不可违。”张浚最后脱口而出的这句肺腑之言,一下子戳到赵桓心窝里去了。
他说的没有错,李光、陈东等人可以说服十人百人甚至是上千人,但不可能让盍城士庶百姓跟着他们一起瞎胡闹,正所谓民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民心所向即是真理!
“启奏陛下”
站在另外一侧的赵鼎眼见皇帝被张德远几句话忽悠得频频点头,正准备严厉驳斥其误导君王的谬论,恰在这时,宫城下面的人海人潮忽然像是不小心被触动的多米诺骨牌,一茬接着一茬屈膝跪倒在地上,与此同时,“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的口号响彻云宵,一下子就把赵鼎蚊子叫一样的声音湮没了。
赵桓方才特意观察了一下,身穿绯绿官服者全部聚集在宣德门前左右阙之间的大坪上,而身穿白色素袍的数百名士子贡生则围拢在十字街口一带,皇帝从宣德楼里走出来时,头顶上方撑着黄罗伞盖,距离最近的官员们自然最先反应过来,他们率先跪倒在地上,白袍儒生紧随其后,东西大街和御街上的都人百姓纯粹是跟风随大流。
此起彼伏的呼号声持续了好长时间,在此期间面对面说话根本听不清楚,赵桓正好趁此空当,命宣德门的监门官把伏阙上书者的奏疏收缴上来,面对此情此景他哪有心情一个一个细细观瞧,只是众目睽睽之下不得不大略扫视几眼装个样子而已。
随着周围喧嚣声逐渐趋于平静,赵桓把北司押班陈良弼叫到面前,耐心叮嘱了好大一阵子,直到陈良弼完全领会了自己的意图,方才允许他下楼去给那些伏阙上书官员传宣口谕。
早在宣德楼门前的登闻鼓擂响之前,陈良弼就已经跑过来打探一次了,因此他对那些身穿绯绿官服的伏阙上书者并不陌生,一眼便认出来跪在最前列的三个人,分别是前御史中丞陈过庭,前礼部侍郎梅执礼和右谏议大夫杨时。
陈良弼领着几个内侍小黄门,大剌剌地从陈过庭和梅执礼面前走过,他径直来到杨时跪着的地方,一边伸手作搀扶状,一边用无限爱怜的口吻劝说道:“杨公啊,人生七十古来稀,您老何苦来哉?快快请起吧!”
杨时虽说骨瘦如柴,但精神矍铄,颌下几根花白山羊胡须撅起老高,抬头之间瞪视着陈良弼的眼神也相当犀利:“老朽这副身子骨能撑得住,圣上若是有旨意,中贵人还是传宣圣上旨意吧!”
意思很明确,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陈良弼见劝不动这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只好走到伏阙上书者中间,清了清嗓门大声说道:“蠹国巨贼,人人得而诛之!诸公心意,官家何尝不知?古人云欲速则不达,而今上皇尚未回銮,此时追诛蔡京、童贯、朱勔等贼,意欲置上皇安危于何地?上皇倘有闪失,官家必会背负千古骂名,届时诸公以忠谏之名,行邀君之实,孰可心安?孰得善终?”
陈良弼这番话可以称得上振聋发聩,说完之后,立时便有好几个人跪不住了,互相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起来,虽然有所动摇,但还是没有官员主动放弃自己坚守了许久的阵地。
这一切陈良弼都冷眼旁观看在眼里,他知道时机尚未成熟,所以没有趁热打铁,直到大家议论好一阵子之后,他才突然高喝一声道:“官家有敕!”
大坪内叽叽喳喳的场面瞬间变得鸦雀无声,无数道目光刷地一下射向面前这位举足轻重的北司押班。
陈良弼暗暗有些得意,赚足了众人的注目礼之后他才朗声说道:“蔡京、童贯、朱勔三人若能护持上皇平安回銮,此前劣迹姑且不问,以责后效!”
这道旨意合情在理,众人听了纷纷点头,现场没有人公开表示异议,但也没有人欢呼雀跃。
陈良弼接着传宣口谕:“梁师成、王黼、李彦三人坑国害民,罪不容诛,可由开封府缉捕归案,明正典刑,以谢天下!”
杀、杀、杀!这下终于可以出口恶气了,在场之中几乎所有年轻官员全都忍不住高呼起“陛下圣明”的颂词,就连跪在最前面的那几位大佬也开始面露喜色,不管怎么说,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嘛。
按理说到了这个时候,只要杨时、陈过庭、梅执礼三人率先领旨谢恩,今日这场伏阙上书的闹剧就可以宣告结束了,但就是差那么一丁点火候,好端端一锅水愣是没有烧开。
陈良弼并不着急,他肚子里还怀揣着官家密授的最后一道锦囊妙计。
杨时在等,陈过庭在等,梅执礼也在等,他们身后那些京朝庶官都在等,等着皇帝将太宰李邦彦和中书王孝迪驱逐出朝堂。
可是等来等去,皇帝没有对李王二人下刀子,却将另外一个举足轻重的宰执大臣一棍子打翻在地。
“签书枢密院事耿南仲,自执政以来动为身谋,不恤国计,即日起褫夺一切职差官爵,发配至原籍安置,有生之年,永不叙用!”
耿南仲是朝野皆知的搅屎棍子,他比李邦彦和王孝迪还要可恶,只因为他是皇帝做太子时的老师,所以才没有人敢将矛头对准他,因此这道旨意一出,在场所有人都怔住了,他们谁都没有料到,皇帝居然把自己一手扶持起来的最为亲近最可信赖的潜邸旧臣一捋到底,并且永不叙用,由此可见这位年轻天子惩治国蠹巨贼有多决绝。
“陛下圣明!吾皇陛下圣明啊!”
这一次老杨时率先呼喊起发自肺腑的颂词,他这一喊不要紧,接下来整个京城都炸开了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