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一盘散沙(2 / 2)
孰不知相州义军大本营里实力最为雄厚之人,乃是河北西路提刑官刘豫。
刘豫和儿子刘麟、侄子刘倪在金国东路军南下渡河之初,便开始打着本路监司长官的名义四处招兵买马,总共募集了七八千行伍中人,比刘韐旗下那点人手的两倍还要多。
除了他们三家规模较大的勤王义军之外,此外还有五六个州郡守臣,不过这些人只招募到一些厢军、土兵、弓手甚至是青壮男丁跑过来滥竽充数。
就是这样一群互不统属、各自为战、形如散沙一般的乌合之众,每次与扼守三山浮桥的奚军和射粮军接战,最终都会被对方打得落花流水,败相那是相当的难看。
皇帝特使李宝是见了宗泽之后才了解到这些具体情况,内心颇不平静,难怪三山浮桥久攻不下,原来敌后义军存在的问题如此严重。
问题明明就摆在面前,可惜他却什么都做不了。
原因很简单,一则李宝本质上只是厮混三教九流、惯于刀头舔血、喜好打打杀杀的绿林好汉,对于官场上的弯弯绕绕,那可真是七窍只通了六窍一一一窍不通。
二则延兴皇帝只是让他向宗泽一人传旨,却敕令河北诸路兵马配合韩世忠限期攻克黎阳渡口,以便朝廷勤王大军及时对包围圈里的数万虏骑发起总攻。
说来好笑,这段时间敌我双方都在实施所谓的缓兵之计,斡离不和金兀术一方面在谈判案上与南朝皇帝磨嘴皮子,一方面紧锣密鼓地把一千多万两假金银,从大长木箱里往麻布口袋里倒腾一一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此后突围时,可以驮在马背上跑得更快一点。
至于赵桓,他一直在焦急地等待着韩世忠和宗泽南北夹击,夺取黎阳渡口之后,彻底切断金国东路军的退路,然而等来等去毫无结果,方才遣派李宝这个特使督促他们速速进兵。
孰不知赵桓这个穿越者皇帝,犯了一个想当然的低级错误。
他只知道历史上的宗泽既是令金人闻风丧胆的宗爷爷,也是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抗金名将,并不清楚目前的实际情况,因此只是下旨督促宗泽速速进兵,没有考虑到敌后义军还存在所谓统一指挥权的问题。
要知道,宗泽是首倡义军起兵勤王的地方守臣不假,但他现如今官卑职微,并且初来乍到,再加上兵少将寡,导致个人威望严重不足,既便是眼下有皇帝旨意加持,在这种混乱不堪的形势下也很难独力支撑起来大局。
“宗老,大事已然如此,该当如何是好?”
虽然贵为皇帝特使,李宝却一个头两个大,遇到这种特殊情况,这个精明干练的山东汉子只能搓着大手干着急,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宗泽怀揣皇帝旨意,心里有了底气,说起话来也就胸有成竹起来:“李舍人稍安勿躁,老夫自有安排。”
他在基层官场蹉跎了大半辈子,对于世道人心犹如洞若观火一般明了,知道要想把这些乱世中的乌合之众凝聚在一起,单凭皇帝简单粗暴的一纸手谕,只能做些花里胡哨的表面文章,要想干实事干好事干大事,还得依靠当地德高望重之人出面主持大局才行。
如此一来,徽猷阁待制刘韐自然成了最合适的不贰人选,但河北西路提刑官刘豫旗下人马众多,实力最为雄厚,并且一直暗戳戳地有拥兵自重之嫌,要想让他乖乖听从刘韐的统一指挥,须得使点小小的手段才行。
因此宗泽先是打着皇帝特使李宝的旗号,把除了刘豫和刘韐之外的其它州郡守臣,全部召集到自己的营垒里,然后由李宝当面传达延兴皇帝的旨意。
这些原本就是跑来滥竽充数的州郡守臣,得知皇帝对新任磁州知州如此信赖和倚重,自然而然对其刮目相看,言听计从。
宗泽获取众位同僚的一致拥戴之后,这才派人把刘豫和刘韐请来,随即当着皇帝特使李宝的面率先表态,推举刘韐为河北诸路兵马的临时最高指挥官,其它州郡帅臣由于事先都通过气了,纷纷随声附和。
到了这个时候,刘豫就算有一百二十个不满意,胳膊扭不过大腿,只能与大家和光同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