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小兔子乖乖(1 / 2)
出了火车站,黄大志找到了坐车的地方,然后和人打听去抚生路要坐什么车去,一番折腾后,他总算坐在开往抚生路的小巴车上了。
省城的福利院,就在抚生路那儿,上回他从办案人员的手中拿到了具体的地址。
时隔半年,黄大志如当初所说的那样,前来查探那个弃婴的情况了。
当他把弃婴从垃圾桶抱出来的那一刻,他就隐隐觉得自己和弃婴之间有了一种说不清的牵连了。
当时的他,决定收养那个有缺陷的弃婴,但最后并没有马上收养,一是警方还得寻找弃婴的父母,二是他自身情况不适合马上收养一个刚出生的孩子。
高明程就曾劝他半年后再来收养。
如今已经过去半年,他的弟弟黄小安术后恢复的不错,而他更是娶了一个心地善良的妻子。
在出发前,他和罗丽说过这件事,也征求了罗丽的意见。
罗丽听了后,并没有反对,反而很支持,她甚至说道:“现在你和我是双职工,没法带孩子,但等孩子大点了,倒是可以接到县里来读书。”
黄大志一听这话,就知道自己选择罗丽做妻子,是没有选错的。
身体随着小巴车而摇晃着,大约半个小时后,车子在路边停下。
售票员的声音响起:“抚生路到了,要下车的赶紧下车!”
车门已经打开,黄大志两三步就下了车。
他站在陌生的路边,环顾四周,寻找着福利院的方位。
最终,他还是在问了几个路人之后,才顺利的找到福利院。
福利院并不显得破败,反而在国家的支持下,处处都还不错。国家是有相关政策的,会抚养这些被抛弃的孩子。
而被抛弃的孩子中,以身有疾病者为多。
黄大志找到了福利院的负责人,并且说明了来意。
负责人是一个四十多岁的女人,她看上去性格很好,说话的声音也很温柔。
她在核实了黄大志的身份后,才说道:“半年前,警方把小乖送了过来,之后就再也没有接走,大概是还没有找到小乖的父母吧。像小乖这种情况,十有八九是找不到父母的,即使找到了,也不会接走的。”
小乖,就是那个兔唇弃婴。
因为那孩子过分乖巧安静,所以取了这么个名字。
黄大志见到了小乖,六个月的小乖已经长开了不少,和当初刚出生时的模样大不相同了,要不是那明显的兔唇,黄大志还未必认得出来。
六个月大的婴儿,还不能坐和爬,但已经可以翻身了,为了防止孩子摔下床去,福利院干脆在地上铺一张席子,然后把孩子放在席子上。
小乖的身边,还躺着几个大大小小的孩子,大些的已经能爬了,小些的看上去才两三个月大。
黄大志打量着小乖,心底浮现出一种奇怪的感觉,他也没有养育过孩子,但在军岭时,倒也见过同村其他人家的孩子。
他感觉小乖看上去有些呆愣,他出现时,小乖明明看到了他,但也没有多少表情,这让黄大志开始猜测小乖是不是还有别的什么问题。
于是他问了出来。
负责人当即说道:“我们院里的孩子,都是经过体检的,小乖除了兔唇,别的倒是一切正常。”
“我们福利院是政府拨款,孩子们的生活、医疗,都是有保障的。但是呢,我们院里的人手不足,我们每个人都要照顾很多孩子的生活起居,所以对于这些婴儿,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去抱他们的。”
“每个孩子刚来时,都会哭很久,但之后,他们知道哭也不能改变什么时,就会变得安静下来。”
负责人叹息一声,他们福利院一共只有五个工作人员,但却有六十多个孩子,于是大孩子也要帮着照顾小孩子才行。
黄大志听到这些,突然间想到了很久以前的事情。
那会儿他才四岁,已经有了记忆,当时弟弟黄小安也出生了,他记得弟弟很爱哭,但他的爸妈要忙于下地干活,除了给弟弟喂奶和换尿片时,也是很少抱弟弟的。
即使后来弟弟得了小儿麻痹症,爸妈一开始也没在意,等到病情严重了,才匆匆忙忙的带去看病,但一切都已经晚了。
回忆在脑海中一闪而过,黄大志的目光再次落在小乖的身上,他说道:“院长,我弟弟想要领养小乖的话,需要办什么手续?”
负责人说道:“这领养孩子可不容易,但你们和小乖有渊源,且小乖又是这么个情况,基本上其他人也不会领养了。”
“这样吧,你先去一趟警局,询问一下小乖亲生父母的事情,确认是孤儿后,再来办理领养手续。”
福利院的人手不足,加上小乖的特殊情况,这使得黄大志的领养之路变得很顺利。
当然,这和他的职业也有一定的关系。
接下来,黄大志又去了附近的警局,找到了当初办理小乖案件的警员。
警员们的记忆力都挺好的,对方很快就认出了黄大志来,两人便到一边去说话。
很快,黄大志就得知警方这边没有找到小乖的亲生父母,如今时隔半年,基本上确定是孤儿了。
接下来,黄大志在省城停留了一天,办好了相关的证件。
第二天上午,他抱着小乖,前往火车站。
因为知道火车站里杂乱人员很多,这回黄大志很谨慎,没让那些人近身。
进了候车室,黄大志趁着上车前,又给小乖喂了一次奶。
这些奶瓶和奶粉是他新买的,因为他发现福利院的奶瓶看上去都很旧了,并且是几个孩子混用的。
小乖那是人如其名,一路好带的很,她虽然是兔唇,不方便吮吸,但奶瓶喂养还是没有问题的,且半岁的孩子也可以开始吃辅食了。
在他给孩子喂奶时,有人好奇的看了过来。
人们对身有畸形、残疾的人,都会产生本能的恐惧和排斥,黄大志注意到这些目光,面色一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