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西南策略(一)(2 / 2)
苏定波安静地听着,等到赵似说完,这才恭敬地答道:“草民看过陛下的诸多文章,字字珠玑,其中有一段话,让草民印象深刻。制度和方法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
顿了一下,看到赵似鼓励的神情,继续说道:“因地制宜,不禁止,不阻拦,让地方和百姓们自己选出最合适的。这一条是尚书省根据陛下圣谕采取的核心举措。比如在东南,淮东也有拓垦团。”
“是的,现在改名叫江北农垦师了。”
“陛下,江北农垦师的战力可能不如两湖农垦师,但是在赚钱方面,想必远远超出他们。”
赵似一听,忍不住乐了。
“那是必须的。江北农垦师,现在是大宋最重要的棉花供应者。东南多少纱厂和棉布厂,要依仗他们的鼻息。”说到这里,赵似突然停了一下,想了一会,突然笑了。
“你这话里有话。江北农垦师能成为重要的棉花供应者,两湖农垦师,为何不能出一个重要的丝茧供应者,茶叶供应者定波,你有心了。”
“陛下,这只是草民在对湖南郡各州县实地调查时,偶然的感悟,不知对与错,贸然提出来,有些惶然。”
“很不错。提得很好。首先你在经济和商事方面,是行家。哪些东西能卖,能卖得起价,你比产业和通商部的官员,还有研究所的那些研究员,要清楚得多。其次,你是局外人,不会受其中的利害关系所纠缠,所以可以看得透彻。”
说到这里,赵似转过头来,对宇文虚中说道:“秘书省的各地调查报告,越来越清汤寡水,越来越是官样文章。以后的国情报告,除了秘书省和通讯社的,还可以委托几大商会和商行来完成一份,各负责一个区域嘛。”
“就是要多渠道、多角度地了解这些讯息,我们才能掌握到最真实的情况,才好做出决策。决策最重要的依据不是一拍脑袋,而是详尽的讯息。”
“是!”宇文虚中连忙应道。
官家的话,带有些许敲打的意思。秘书省的秘书郎、校书郎是他最得用、最信任的,虽然一直没有出过大的茬子,但是调查报告的质量越来越差,已经让官家有所不满了。
身为秘书省二号人物,他有责任。
赵似已经转过身去,继续看着苏定波。
“你说得没错,大宋的乡村政策,必须多式多样,因地制宜。最重要的还是反馈和监察制度要完善,不要怕犯错误,真正可怕的是一错再错,得不到纠正”
赵似说了一会,对苏定波说道:“你继续。”
苏定波巴拉巴拉又说了一会,赵似突然插话问道,“你说农垦师经常招募山民,转化为各团部众?”
“是的。湘江农垦师各农场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他们有能力也有技术,修筑水利工程,科学种地,收成比当地百姓们多得多。许多山民看了两三年,实在受不了,抛下山里的地,跑来投奔农垦师。”
“嗯,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
“我听湘江农垦师的人说,他们有不少同袍故友在沅江和澧水农垦师,书信往来得知,那边才是大手笔,打败一个寨子,连整个寨子的寨民都吃下。”
赵似默然,拓垦团沿江河而上,占得多是江边河边的小盆地。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又不用担心缺水。但是这样的地,以前属于当地各寨子的苗民。
章惇湖广拓边,确确实实打了不少仗,这才把大宋旗帜插到了新设的各边州。自己推行拓垦团,用改编的厢军去巩固和扩展章惇的拓边战果,自然也是战火不休。
只是相比起灭夏平辽战事,两湖拓边的战事规模要小的多,也要密集的多。枢密院抽调了附近五郡的郡兵,以及三卫的卫戍军,轮流上阵,配合拓垦团与当地苗民作战。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中间有所损伤,但总得来说战果显着。赵似想到的是,这个苏定波确实有些意思,他居然把自己制定的西南策略,揣测出个一二三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