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李清臣(2 / 2)
说到这里,李清臣沉声问道,“子厚,明春科试,是不是还是如常?”
章惇愣了一下,捋着胡须的手停了,“当然如常啊,难道邦直听到什么风声?”
“有人说,官家不喜四书五经,诗词歌赋,所以科试说是要大改。”
“官家是不喜经义,诗词也不精,但没说要大改。王荆公当年也说要大改,结果改了什么?不过本相猜测,策论上,可能会多加一两篇。邦直,你要是有子侄和晚辈应试,不妨把往年的《东京时报》、《半月杂谈》多看看,有好处。”
李清臣眼睛一亮,拱手道,“真是太好了,多谢子厚。《东京时报》老夫听闻过,可是这《半月杂谈》,很多人说它志大言浮,离经叛道”
章惇看着李清臣,猛然间哈哈大笑起来,却不肯再多说一个字了。
李清臣看着这张熟悉的老脸,突然问道。
“子厚,官家到底许了你什么,让你如此死心塌地?”
章惇那双三角眼一瞪,露出慑人的目光,在李清臣身上转了几圈,然后收了回去。
“官家对老夫说,许我以大宋宰相之尊、百官之首,主持灭夏国的宣政门献俘和太庙祭祀,名存青史,流芳百世。”
“灭夏国!?”李清臣惊呼道。
“是的,灭夏国!”章惇斩钉截铁地说道,“自太祖太宗皇帝后,我大宋还没有灭过一国。当年王荆公为相,也没有这份荣耀。章某恭据,此生足矣!”
“灭夏国”李清臣喃喃地说道,有些失魂落魄。
“邦直不敢相信吗?老夫原本也不信。可是官家以简王身份,出巡沿边,四战四捷,斩首十万,俘二十万。而后又制定战略,连胜西夏,今年更是克复凉州,斩夏国一臂。所以老夫觉得,这把老骨头,应该能熬到那个时候了!”
看着意气奋发的章惇,李清臣终于明白,他为何如此死心塌地地跟随官家。
因为官家给了他希望。
灭西夏那年,只要章惇还在太宰位置上,他以百官之首,必定会流芳百世,名垂青史。就这一点,以前诸多的诋毁,足以抵消。更加超越了王荆公的功绩和光彩。
换做自己,愿不愿意呢?
李清臣告辞离去,章惇坐在座椅上,沉默不语。
章授、章援进来时,他还一脸肃静。
“父亲大人。”
“嗯,你们来了。”章惇抬起头,看到是儿子们,脸色稍微转蔼。
“父亲大人,李公前来,真的只为科试一事?”章援迟疑地问道。
章惇看着自己的四子,欣慰地笑了。
“四郎被选为庶吉士,学了三月,又在秘书省里学习实践了一段时间,脑子开窍了。没错,邦直找为父,试探科试之事,只是其一。他啊性子过于迟疑。即放不下心中的执念,又舍不得自己的抱负。”
“父亲大人说李公的执念,不知是什么?”章援问道。
“他苦读数十年的经义呗。那些都是死物。尽信书不如无书,再说了,经义只是做官入仕,实现抱负的敲门砖。真要实现抱负,经义和诗词靠不住邦直,还在那里自己为难自己啊。”
章援在冥思苦想,章授在一旁老实地说道:“父亲大人,李公来拜访的另一目的,儿子还是没想明白。”
“有些人不甘心啊”
章惇幽幽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