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烟花(1 / 2)
一位当朝宰相,一位仕两朝的元老旧臣,王惟正听了徐平的话,张了张嘴巴,半天说不出话来。过了好一会,才问徐平:“你要如何处置?”
徐平叹了口气:“我一个小小三司副使,还哪里谈得上处置。只好让韩综他们把事情尽量查清楚,禀报上去罢了。”
此时宣德门城楼上开始有内侍和卫士出来,皇上即将登上城楼,王惟正拉着徐平一起站起来,低声道:“此事云行可要小心,不要得罪了人。张相公倒还罢了,无非面子上受他奚落,杨太尉可是记仇的人,不定什么时候就要给你难看。”
“我明白,自会有分寸。”
徐平点点头,谢过王惟正好心提醒。自己一踏入官场就结识的这位老长官实在是个厚道人,做事兢兢业业,做人也没得说。只是朝里没人赏识,就这么在中层官职徘徊。
至于此次案件牵连到的那两位大人物,事情到底该怎么收场徐平还在思考。
王惟正说的不错,张士逊倒也还罢了,虽然对徐平印象不好,为人处事还是有君子之风,不会因为被徐平抓住了把柄就打击报复。
杨崇勋可是不同,他也算是出身将门,靠着父荫为官。年轻的时候,在真宗还是太子时就入东宫做事,也因此受真宗信任,真宗登位之后由此发迹。杨崇勋为人贪婪,不过最让同僚厌恶的是他特别喜欢打小报告,跟皇帝又特别亲近,真的假的最喜欢说朝廷里大臣的坏话,很多人都受过他中伤。小人难防,这种人物徐平都有些忌惮。不过杨崇勋与原来的枢密使张耆都是刘太后看重的人,太后去世,皇上赵祯并不怎么喜欢他。
按说以张士逊的为人,不该与杨崇勋这种人有什么过密的来往,然而世事就是这么奇妙,两人偏偏就搅和到了一起。而两家搅到一起的就是这些私事,公事反而没什么瓜葛。
高亢的宣赞声音从城楼上响起,一下子就压住了下面闹哄哄的声音。
随着皇上赵祯的出现,跟着宣赞声,群臣下拜,山呼万岁。
这个年代没有扩音器,交流起来就分外费劲,只好由专门的通传人员宣告皇上的话。
拜过了,群臣起身,赵祯在城楼上举杯,带着饮了三杯酒。
这时就应该坐下了,今年却不,上面通传的高呼放烟花。
声音未落,只听不远处御街上“通”的一声巨响,一个炮窜入半空,仰头看去,就好像是在明亮的月亮旁边开了一朵绚目的花朵,在空中不散。
以前没有见过这种阵势,有胆小的竟然被吓得一屁股坐在地上,惹得周围人一起笑。
空中的烟花渐渐消失,也不知谁带的人头,城楼下的群臣又响起山呼般的万岁声。
今年多了这一个噱头,宣德门前的御街明显比往年活泼了许多,群臣坐好,都是有说有笑,谈论着刚才那一个花炮的精彩。
又喝过一巡酒,真正的烟花盛会才开始。只见空中一个连着一个,旧的未散,新的又来,好像繁花铺满了天空。
这个年代的人哪里见过这种场面,一个一个看得目瞪口呆,就连弥漫在空中的硝烟味都觉得那样可爱。等到明天,不知道会有多少诗文盛赞今夜的烟花,说不定还会有一些名篇传世。就连为这些烟花开骂的言官,只怕也不能免俗,会写些锦绣文章。
烟花的色彩来自于各种金属离子,徐平也记不起到底哪种颜色用什么,反正有的没的试了很多材料,搞了不少品种出来。火药作的监当官还把这些当作秘方,珍重其事地一一记了下来,流传后世。
等到烟花放完,各种灯一一燃起,巨大的灯山仿如人间仙境。宣德门前已经成了欢乐的海洋,除了东西御街上赴筵的百官,南北御街更是挤满了看灯的百姓。
城楼上观灯的杨太后对刚才的烟花赞叹连连,转身对偎在林素娘怀里的盼盼道:“你这丫头刚才就说自己家里的烟花好看,果然是人间罕有。我活了几十年,还是第一次见这样巧夺天工的好东西。来呀,赏十枚金钱给她买果子吃。”
盼盼从母亲怀里离开,走上前来行礼谢恩:“谢娘娘赏赐!”
杨太后听盼盼的声音清脆可爱,摸着她的头道:“小丫头懂事,再赏你十个银钱回去买几件玩物,没事时自己解闷玩。”
盼盼喜滋滋地谢过,捧着十枚金钱十枚银钱回到林素娘和张三娘身边,向她两人炫耀不已。宫里出来的金银钱成色十足,做为给孩子的赏赐,也是价值不菲了。
林素娘和张三娘一起谢了恩,便坐了下来,安静地看城楼下的花灯杂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