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视察书院(2 / 2)
“不用,我先转一转,回头再喝茶。”
宁仲文在前面领路:“这边几间房都是教室”。
院子的格局和昌平书院差不多。小娃娃们发觉窗外有人经过,纷纷扭头看过来。有些人看一眼就回过去了,有些人一直盯着,还笑嘻嘻地说两句。
宁仲平摸了摸脸,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小童顽劣,还望大人见谅。”
“无妨,爱玩是小孩子的天性,也有一些学童是沉得住气的。”陈帆自己也做了十五年学生,没少干过上课看窗外画画看课外书的事儿。
年级高的学生明显专注,只是稍微看两眼就回到书本上。宁院长不由得笑了。闫维成和闫志成看到陈帆他们,眼睛瞪得铜铃一般,却什么也没说,低头继续看书。
学习区的卫生状况挺好,大家又去了宿舍区。
“住宿的主要是路远的孩子,有些不想跑来跑去的也会住在这儿。一人间两人间四人间都有。”宁仲文介绍。
“有人带书童吗?”
宁仲文呵呵笑了笑:“有几位带了书童。”
转了一圈,大家来到了宁院长的书房。有书童过来上茶,陈帆说她喝水就好。
宁仲文从书架上拿出一叠册子,放在陈帆面前:“这些是书院开办以来的学生名单,最上面那本,是夫子的名册。”
陈帆翻看着,听宁院长继续说:“我是开佑十七年的进士,多年未能授官,后来勉强做了一任县尉,就回家了。收了几个学生教着,慢慢地扩大。承蒙朝廷恩典,举人可以终身制,元朔县读书人增加了许多,我这边的学生也多了些。”
陈帆点了点头:“这边考中多少举人和进士?”
宁仲文抚了把额头:“说来惭愧,书院出的人才不多。”
陈帆淡笑:“整个元朔县,也没多少举人和进士。还是你们那些年比较厉害。”
仲文呵呵笑了两声:“章师爷那天来过,给我们指点一番,真是高屋建瓴,醍醐灌顶,令我们茅塞顿开啊。”
陈帆笑了:“章师爷是不是跟你们说,写文章不要一下子堆砌很多华美词藻?”这宁仲文说话一堆成语。
宁仲文很吃惊:“章师爷确实这么说过,他回家跟您汇报了?”
陈帆摇头:“他只说到书院转转,没具体说做了什么。我是猜测的,他写文章并不华丽。”
“可章师爷的文章读起来就是言之有物,文辞优美,气势宏大啊。我们往往说很多也无法切中要点,词句也不美。”
“他这水平是三个因素造就的:家学渊源,天赋异禀,见识广博。”
宁仲文愣了一会儿,才说:“这种人凤毛麟角,大多数人顶多算天资聪慧,还未必是书香门第,见识就更窄了,消息传到元朔县都比其它地方慢几步呢。”
陈帆喝了口水:“章师爷会尽量多来几次,书院最重要的是先教学生做人,再教学生做学问。”
宁院长连连点头:“大人说得是。”
“昌平乡的事情宁院长大概也听说过,有很多免费蒙学。元朔县也会在各村逐步开设蒙学。宁院长有认识的夫子,可以引荐他们到元朔县来授课。”
宁仲文又惊又喜:“真的吗?太好了!只要能普及蒙学,定能冒出一批好苗子啊。”
陈帆嘴角上扬:“宁院长不担心蒙学一开,抢了书院的生意?”
“不会不会不会,”宁仲文头摇得像拨浪鼓,“官学本就应该是主流,只是有多少父母官舍得花这钱呢?陈大人高瞻远瞩,胸有丘壑,一到昌平乡就办了书院,来这元朔县又说要开办免费蒙学,是元朔之福,百姓之福啊。我这把年纪也折腾不了几年,学生和夫子能在官学读书教书,是好事情啊。”
陈帆笑着喝了口水,站了起来:“章师爷会出几张卷子,过几天让县城所有书院考试,叫学生们好好准备一下。”
宁仲文喜出望外:“真是太好了,章师爷的卷子定能让学生受益匪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