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过年(1 / 1)
这个春节过的可以说是一波三折的,不过好歹都是好事,只是这么不打招呼的一个一个回来,九娘感觉真的是有点消受不起。
不过想想,也许将来这种情况就是常态,所以自己得慢慢适应这样的生活。
从这儿就看出来多亏了当时大哥和六子他们拿主意,屋子盖的多,要不呼拉一下来这么多人都安排不开。
曾经的李云迪记得自己小时候,家里办事有亲戚留宿家里都住不开,就得到村子里其他人家借住,有的家里没有被子,还要现别处现借被子。那时候都是一家办事儿,全村跟着忙活。
随着时代的变更,这种现象也随之消失,不过有时候她还是挺怀念那个时候的情景的。
这里过年到是没有交子之时吃饺子这一说法,虽然也讲守夜,但大家基本上也坚持不到子夜。不过九娘还是让刘婶儿他们做了一些饺子和面条,谁饿了想吃就热热乎乎的来上一碗。
饺子包的不少,面条也是擀了一些,反正现在是冬天也不怕坏,只要用屉布盖好了不干巴皮儿就行。
除了孩子们睡的香没叫他们起来吃,其他人饺子面条连汤带水一人又结结实实的来了一大碗,吃完了又接着去睡,九娘也是服了,不过心里也是感觉他们真心的不易。
在现代节假日回家如果不是自驾挤车都不愿意回去,何况他们这么冷的天还是骑马,真心是不容易。
北方的冷不是说说这么轻巧的,那风真的是往骨子里钻那。说句不好听的的,出去上厕所都嫌冻屁股。
冬天是能不出屋就不出屋,就是在屋里,条件好的柴火供应的足,屋里还能呆的住。要是条件差点,吃的不好,肚子里连点油水都没有,那个冷,更是说话上下牙都打架。
不过当时听到那句“投资不过山海关”这句话的时候,自己还特别不理解,中国的东北部土地肥沃,也可以说是地广人稀,怎么就没有人愿意来投资呢?后来等自己真正了解南方的时候,才知道差异在哪里。
东北的冬天街面上几乎没有人,更别说是做生意的了。南方就不同了,一年四季,不受环境和气候的影响,随时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特别是后期东北三省经济主体崩塌,为了生存,东北人只能走出东北。可以说除了东北,你到任何一个地方都能遇到东北人。
特别是海南,随手打个小蹦蹦车,上来一张嘴,准是东北大哥。到海南了,肯定想出去尝尝海鲜,结果开餐馆的也是东北的大哥。可以说后来的东北人无处不在,适应能力那是相当的强。
所以看着石重睿和钱老五他们顶风冒雪的赶回来,心里除了体谅他们的不易还有一些感动。
这么冷的天还能往回赶,那心里真是有这个家,这就让九娘很是知足。
年初一,九娘本想让他们多睡一会儿,这些人也是仗着年轻,居然到点就都醒过来了。不过吃过早饭还是被赶着去休息,家里现在也没什么事儿,都戳在自己眼前,看着也挺眼晕的。
上午应该还会有些来拜年的,准备了一些零食茶点。今年可以说是去年了发生了太多的事情,特别是九娘建的晒干菜的厂房,让村里人跟着小挣了一把。以前大家只能靠天吃饭,现在居然也得在家门口换点零花钱,对他们来说真的是以前不敢想象的日子。
大家也都憋足了劲儿,今年要大干一场,地边能拓宽的拓宽,不能拓宽的重新找个地儿开荒,多种菜。力气大家都有,只是不知道怎么把这股子力气换成银钱,现在九娘帮他们实现了,自是感激的不行。今年大家都早早的过来拜年,不过也没敢多呆,知道她这里人来人往的事儿多,大家拜过年就都撤了。
钱大爷和祁叔他们来的比较晚,一个是他们年纪比较大了,在家里还要等着别人上门来拜年,二个是他们来得晚,走的也晚。
钱老五在家忙着招呼人,大宝也小大人似的跟在后面忙前忙后的。自从九娘这才受伤,这孩子好像一下长大了不少。看着这么小这么懂事的孩子,九娘心里别提多得劲儿了,满满的成就感。
只不过她觉得钱老五估计在家肯定呆不了两天,今天在家休息一天,明天是回娘家的日子。以家都是她自己带着孩子去,今年她去不了了,只能让钱老五带着孩子去了,相信李家人也不会挑她的理儿。
这一天人来人往的也不得闲,真没时间坐下来好好碰碰头,难得他们都回来,怎么着也得把一些事情捋一捋。对下一步石重睿的安排也得有个明确的说法和清晰的认识,让大家的思想和共识达到一致,也有利于他这条路能否走得通走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