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得取增城(1 / 2)
诗曰:
长平一坑四十万,秦人欢欣赵人怨。大风扬沙水不流,为楚者乐为汉愁。
兵家胜负常不一,纷纷干戈何时毕。必有天吏将明威,不嗜杀人能一之。
我生之初尚无疚,我生之后遭阳九。厥角稽首并二州,正气扫地山河羞。
身为大臣义当死,城下师盟愧牛耳。间关归国洗日光,白麻重宣不敢当。
出师三年劳且苦,只尺长安不得睹。非无虓虎士如林,一日不戈为人擒。
楼船千艘下天角,两雄相遭争奋搏。古来何代无战争,未有锋蝟交沧溟。
游兵日来复日往,相持一月为鹬蚌。南人志欲扶崑崙,北人气欲黄河吞。
一朝天昏风雨恶,炮火雷飞箭星落。谁雌谁雄顷刻分,流尸漂血洋水浑。
昨朝南船满崖海,今朝只有北船在。昨夜两边桴鼓鸣,今朝船船鼾睡声。
北兵去家八千里,椎牛釃酒人人喜。惟有孤臣雨泪垂,冥冥不敢向人啼。
六龙杳霭知何处,大海茫茫隔烟雾。我欲借剑斩佞臣,黄金横带为何人。
——文天祥《二月六日海上大战国事不济孤臣天祥坐北舟中》
且说文天开、钟洵等人来到增城县衙,忽儿忽持长刀催马突出,直取文天开,李寿在一旁叫声:“小心!”
文天开右手戟挡住忽儿忽长刀,叫声:“好大的力气,不过仅此而已了!”左手抓住方才的箭杆,一箭刺中忽儿忽坐下马右眼,那马吃痛,一个踉跄,将忽儿忽甩下马来,正欲爬起,文天开画戟已到咽喉,吩咐左右绑了。
天明时分,李寿发布告示,告知全城百姓,增城已重归大宋,有早醒的几家欢天喜地,不多时,消息已遍布全城。
大堂之上,文天开命押过忽儿忽,道:“你乃元人,如今被我捉了,有何话说?”
忽儿忽冷笑道:“落入你等之手,是我大意,无话可说,惟请一死。”
钟洵命将忽儿忽推出斩首示众,一旁李寿转过身来,行个礼,道:“文公子,钟老,李寿乞请不斩忽儿忽!”
文天开问道:“为何?”
李寿答道:“忽儿忽虽是元人,然数载之间,驻守增城也算尽职尽责,未曾做出伤害百姓之事,故李寿请文公子、钟老饶其性命!”
忽儿忽见说,忙道:“李学士,共事数载,我以为你已然心向元主,今日我因你破城被擒,我亦无话可说!多谢李学士好意,你我终归有元宋之别,今日唯有一死,李学士休要再为我求情!”
钟洵笑道:“忽儿忽,李学士之请,我难有不应之理,但此一时彼一时,如今时机,非斩你不可,借你首级一用,振我军之军威,弱元军之士气,你若要怪,则怪伯颜将你派于此地!”
忽儿忽道:“忽儿忽今日身死,还有一事乞求!乞李学士将驻城元人埋葬,勿使其抛尸荒野,为鸦雀所食!”
李寿应允,忽儿忽从容赴死,从始自终未曾屈膝跪拜及求饶,钟洵叹道:“家国之事,苦其将士,这忽儿忽虽是元人,却有舍生取义之志,可惜可惜!”
随后,钟洵命将忽儿忽首级示众三日,再用针线将其尸首缝合,李寿将忽儿忽尸首与守城数百元军葬于后山之上,有数载之间忽儿忽助过的人家前来祭拜,也不做阻拦。
再说这李寿将增城令交与文天开,自己则愿归隐乡野,文天开问钟洵道:“钟老先生如何打算?”
钟洵道:“李学士,忍辱负重多年,如今增城重归大宋,你岂有弃百姓于不顾的道理?这增城之中百姓,可心系李学士!”
李寿道:“李寿为元军做事多年,如今又岂有面目再做这增城之令?”
钟洵望文天开递个眼色,文天开心领神会,起身先向李寿行个礼,道:“李学士与我兄长同年科举殿试,容天开斗胆称一声李兄!且听天开一言,是去是留,全凭李兄!其一,这增城位于我军西进路上要地,东连惠州,西接怀集,如若是庸人把守,则我军西进之时,后方危矣!其二,李兄于朝中之时,大名天开亦有耳闻,与兄长交好,兄长赞不绝口,言李兄乃治世能臣,如今我军起势,李学士岂有不为国家出力之理?其三,李兄于增城多年,熟悉百姓及大小事务,百姓所服,非忽儿忽不惊扰百姓,乃是敬重李兄,如今忽儿忽已死,又有何人可替代李兄之位?故,天开斗胆请求李兄,仍为增城之令,大小事务,一律听从李兄安排,不知李兄意下如何?”
李寿叹道:“李寿委身于元人,实是为了百姓,如今正值危难之际,确实不敢舍百姓而去,罢罢罢,李寿应允了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