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开拓思维与打牌匾(1 / 2)
身为秣陵餐饮界的龙头,秣陵最成功的商人之一,李儒对商业这一方面的嗅觉极其灵敏,对于涨税的后果他深有体会。
所以在看到说书的崔姓老者之后,李儒转过头对戚华说道,“东陵的瓦舍已经坚持不住了吗?”
戚华一愣,以他县令的脑子完全猜不出这位商人是怎么想到瓦舍处境的,“你是怎么想到的?”
伍桐笑了一下,“税收。”
李儒诧异的看着伍桐,“师父果然神通广大。”
戚华虽然执行朝廷的调令,也知道一些影响,不过他大多数时间都是在想怎么胜过谢御,对于这些知识太倒是没大注意过,所以没想通里面的关节。
似乎是发现戚县令迷离的小眼神,李儒笑着提醒道,“戚县令,是税收上涨的原因。”
“瓦舍不是经营不善吗?和税收有什么关系?”戚县令现在酒劲也就过去了,他眨了眨眼睛还是没想通。
“税收上涨之后,物价也就上涨了。”李儒这次都不是暗示了,直接明示。
税收上涨,百姓的收入就少,商税上涨,商人就喜欢涨价,然后百姓就更难受了,收入少了不说,开销还大了,这样就只能保证生存条件,就别想着生活的事了。
戚县令不是傻子,他只是没想通关节,李儒的明示让他没转几下都豁然开朗,“李老板是说,百姓没钱去看瓦舍的戏了?”
“对喽!”李儒一副县令大人还没傻的眼神看着戚华。
伍桐大笑着,不去看这两人演的小品,戚华的表情太有意思了。
“先生存,在生活。”伍桐忍着笑说道,“连生存都做不到,怎么生活,百姓的首要任务就是活着。”
“李老板的任务已经升级了,现在是怎么更好的生活。而戚县令的任务也升级了,是怎么让百姓生活。”
伍桐叹了口气,“不容易啊。”
“江南道现在不仅是粮仓,钱袋也兼任着了,百姓可是勒紧了裤腰来补充国库啊。”
戚华看着伍桐,自从江南道兴盛以来,大周的国库根本不会缺钱,其实增涨赋税的道理他也不明白,为什么还要在充盈国库?
“道长是怎么知道这些事的?”戚华有些好奇,更好奇的是伍桐为什么会说补充国库。
“多看,多想,多听。”伍桐说道,“看是观察,想是联想,听是收集,做到了有很多事就能串到一起,你自然就能猜出来。”
“道长真神人也!”戚华不无佩服的说道,这几个字说来容易做起来可就难了。
李儒也跟着说道,“弟子是商人,所以对这些事情很敏感,想出其中道理都是分内之事,可是师父是怎么想出来的我原本并不清楚,今日一听,只能感叹。”
“别这么说,我也只是个人。”伍桐摇头说道,“这些都是猜出来的,你顺着已经知道的信息一点一点向前捋顺,大胆猜测,总是能想到的。”
李儒望着天,他在想伍桐是怎么想的。
戚华也在想,不过是在想国家为什么要增税,国库缺钱,国库怎么会缺钱呢,除非
“道长,难道!”戚华瞪大眼睛看向伍桐,他已经想到了。
伍桐笑的诡异,说起来不是伍桐太近妖,实在是周皇的动作太大了,只要学会这种思维,猜出这件事根本不难。
不是要打仗,你要那么多钱干什么?
“为何?”戚华很不理解,周国二十年前经历大变,这些年修生养息,不对,这是韬光养晦,而现在陛下判断时机已经成熟了!
北伐啊,是多少国家曾梦想的事情。
戚华还是比较冷静了,这几天事情太多心神不宁,现在已经恢复了部分理智,又变回原来冷静的县令,作为殿试第八的高材生,见识和想法都是有独到见解的。
他看着伍桐,正色问道,“道长,可有机会吗?”
“有,也没有。”伍桐干脆说道,他想起了前世所有从北向南打的战争,上下五千年啊,好像只成功过两次。
所以他不看好周国的北伐。
说有是因为曾经也有成功过的,说没有那是因为周国不具备胜利的条件。
“别去想这个事,和你这个七品官没什么关系。”伍桐看着发愣的戚华,很无奈的拍了拍他的肩膀。
丫鬟的命就别去操小姐的心。
这件事都是朝堂大佬要想的,七品小县令就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好了。
戚华摇了摇头,“下官觉得除了分内之事,还应该着眼于天下。”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也是一个好官。”伍桐笑着鼓励道。
“好句,这半句话似乎还有前语,道长能否告知下官?”
古代的学文言文的是厉害啊,连是哪个半句都能知道。
岳阳楼记是一千古名篇,伍桐能记住它除了千古名篇之外,课文后面的全文背诵也是伍桐依然能想起的原因。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伍桐下意识的就将这一段背了下来,对他而言名篇只要一回想起来,后面的话就像开了闸的洪水一般喷涌而出。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戚华被伍桐背诵的岳阳楼记感动的不成样子,神情恍惚的走出这里,看样子是要回去摘录了。
李儒本来就是想送个菜,没想到这一下午经历了这么多的事情,现在人都散了,他也识趣的告退。
喧嚣了一天的店铺,终于在临近傍晚的时候安静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