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下乡(2 / 2)
“就是大力发展养殖和种植啊”
“哦,我知道了,就是多养鸡、多养猪。”曾思成道。
“嗯,你说的也算一种,当然,具体养什么,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那大舅家为什么不养呢?”
“你们想知道,我就以大舅家为例跟你们讲一讲。”
“大舅家年收入不足5,每年能余2,已是很不错了,2实际上大部分是打工挣的。”
“每年种子、化肥、学费,还有其它杂七杂八的开支,这2所剩无几,如果还要多养猪,就以2头算,首先,猪舍要扩大,需要一笔钱,2只猪崽又要3,饲料又要一笔钱,养2只猪需要至少一个人负责,自己干就没法外出打工,实际减少收入,这样算下来,起码需要1万元的起动资金,这笔钱不管是借或贷,都是要冒风险的,你们看,象我大舅家这样的农户又有多少风险承担能力呢,一个闪失,就要家破人亡的,所以,在农村,没有眼光和胆识是很难发财出头的,相反,读书还是投入少,回报高,相对公平的一条出头之路。”
听完之后,曾思成和唐小胖都沉默不语,都说农村苦,那晓得是这样苦,真是人不亲身经历或真正了解,就在那儿指手划脚,无异是一种更深的伤害。
郑达文讲完后想到小姑家餐馆改变品种的事,如果经营小龙虾的话,喊大舅家养小龙虾,不就完美对接吗。
大舅家那块大田有2亩多,采用精养模式养殖小龙虾一年可以出虾两季16斤,按现在物价餐馆售卖2元一份,每份1斤半虾,还是容易接受的,那么活虾就应定价5-6元每斤才合理。
这样的话,16斤小龙虾就在9左右,除去成本人工,还是能收入5元,肯定比打工强。
更重要的是积累经验,慢慢扩大养殖规模,抢先一步占领市场,只等小龙虾热这股风一起,就能赚大钱了。
如果心再大点,也是可以搞连锁餐饮加养殖公司,有了先发优势,搞不好还可以上市敲钟。
劝大舅养小龙虾的事,郑达文并不会自己出面,因为自己在大舅心里还没建立权威感,讲商业道理,他老人家又理解不了,但,只要把大表哥说动,然后,由小姑父出面,里应外合,或许能说服大舅同意。
下午,外婆拿腊猪脚煨大白萝卜,香味儿四处飘散,引得郑达文他们口水流,但还得忍耐着,因为大舅他们还没回来。
直到9点,天都黑尽,房前屋后的蛐蛐都叫了,大舅他们终于收完稻子,回来了。
上桌吃饭时,大舅把酒拿出来,酒是散酒,用塑料桶装着,问郑达文几人要不要喝一杯,四人摇头,眼光都盯着那一大盆腊猪脚。
一听到可以开吃了,捞起腊猪脚啃起来停不下嘴。
大舅也不强求,与大表哥一人倒上一玻璃杯,父子俩慢慢喝着,小表哥想喝,被大舅眼一瞪,只好失望地去舀饭。
饭后,大家搬出竹椅在院坝乘凉,凉风习习,众人有一搭没一搭地摆龙门阵。
“大勇哥,听说你要去打工啊?到深城哪个地方?”郑达文问大表哥王大勇。
“还没最后定下来,可能到东完吧。”
“每个月能挣多少钱?”
“可能6、7吧。”王大勇不确定的说,从东完回来的老乡说有1多,他不敢信,能有6,他都觉得比在小叔砖厂强,小叔砖厂每月累死累活才3,还经常欠起拿不到手。
“那,大舅准许你去啊?”郑达文悄悄地小声问道,看了眼旁边的大舅。
大表哥沉默了,看来大舅是不赞同他出去的。
“就这屁股那么大块地,天天种,又能刨得出啥子嘛,这也不准,那也不准,迟早饿死算球。”大表哥恨恨道。
“其实,还是能刨得了东西的,只不过看你咋个刨法。”郑达文笑了笑。
黑暗中,王大勇看不清笑容,只看得见郑达文牙齿上反射的白光。
“这块地有二亩多,如果养小龙虾的话,一年一万元左右收入,除去成本,还是能剩个5、6千的,不比打工强?”
郑达文慢慢悠悠地说着,也不细说,也没想就说服大表哥马上去养小龙虾。
上杆子的不是生意,象大舅和大表哥这种人,吃得苦,受得累,但憨厚老实,眼光差,不敢冒风险,只有他们自己想通了,那时指点他们做点事,他们才心甘情愿,才不别扭。
晚上,曾思成和郑妈睡一张床,郑达文和小表哥一起睡,唐小胖和孔凡强睡一张床,用艾叶晒干做的蚊香点起,蚊子就很少了,一夜好觉。
第二天起床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