姊妹弟兄皆列土(1 / 1)
这是开元年间的最后一个冬季,似乎也在预示着开元盛世正在一步步地离大唐帝国远去。但此时正沉浸在甜蜜生活之中的李隆基却根本没有心思思索帝国的前途和命运,而是思考着赐给杨玉环一个怎样的名号。
由于此时的杨玉环还缺少一个名正言顺的身份,宫人们只得称呼她为“娘子”。“娘子”是民间对主妇的称呼。
杨玉环期盼着有朝一日能够光明正大地成为这里的女主人,却不承想这一等就是将近四年的时间!
“朕得玉环,如得至宝。”
唐玄宗将杨玉环视为上天赐予的宝物,于是,改年号为“天宝”
天宝四载(公元745年七月二十五日夜,李琩却没有一丝睡意,久久凝视着常晖楼,仿佛依稀看到了杨玉环仍旧独立楼头,体态盈盈,笑靥如花,容颜似水。倚窗当轩的她依旧容光照人,皎皎如云中月;红装艳服的她,瑰丽迷人,娥娥如水中花。她的纤纤玉手如牙雕般细腻,如玉石般圆润,扶着窗棂,久久地凝望着窗外,不知她是否看到了同样在凝望着她的自己。
明日,父亲李隆基将亲自主持隆重的册立新寿王妃的仪式,此时距离李琩上一次当新郎已经过去了近十年的时间,时光的流逝使得很多人或许已经遗忘了在东都洛阳举办的那场豪华的婚礼和那个倾国倾城的美丽新娘。
在孤寂和惶恐中生活了四年多的李瑁终于可以迎来一位新的人生伴侣。虽然这位韦妃并不像杨玉环那样美艳绝伦,却可以始终如一地陪伴在他的身旁远望云卷云舒,闲看花开花落。
李瑁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因为他觉得自己这回算是彻底地安全了,可他的心中却不免涌上阵阵酸楚,因为他似乎已经预感到了这一切不过是为即将到来的另一场婚礼进行铺垫。
想到这里,他与杨玉环那些曾经美好的点点滴滴便突然间涌上了心头。虽然那段甜蜜日子貌似已经随风而去了,但他却始终都无法忘记,更无法放下。
因此,高力士灵机一动,劝李隆基令各位皇子研读《孝经》,以启发寿王以孝道为重,献出玉环。
李隆基欣然采纳,并对诸皇子解释说:“孝之精义乃在于顺,顺者,以父母之愿为己愿,以父母之想为己想。”希望寿王有所感悟。同时,高力士进一步谋划,令杨玉环自荐为道士。免去寿王妃的身份。天宝四年,玄宗立孝经碑后,八月初六,已经六十一岁高龄的李隆基正式赐予杨玉环“贵妃”的名号。为了掩人耳目,李隆基特意选择“册妃”而非“纳妃”的程序。“纳妃”如同当年杨玉环被纳为寿王妃那样要经过一系列冗长而又烦琐的程序,“册妃”的程序无疑要简单许多,因为“纳妃”中包含着娶亲的环节,而“册妃”只是赐予此前已经被皇帝迎娶入宫的嫔妃名号而已。
兴庆宫内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宴会。那天的杨玉环笑得格外美,穿得格外美。
再次见到久违的杨玉环,尽管李瑁的内心掀起了巨大的波澜,但他表面上却显得很平静。性格懦弱的李瑁只得将所有委屈、愤懑甚至仇恨深深地埋藏在心底,因为父皇“一日杀三子”的冷酷和无情在他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阴影,使得他不敢贸然袒露心声。
经过漫长的过渡,李隆基与杨玉环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在一起了。这些日子,李隆基一直在思索应该给予这个心爱的女人一个怎样的名分。
曾为儿媳的尴尬身份和没有子嗣的无奈现实成为阻碍杨玉环成为皇后的关键,可杨玉环似乎并未因为没能成为皇后而失落过、伤感过,或许杨玉环根本就没有想过登上母仪天下的皇后之位,她想要的只是舒适而又惬意的生活,因为她并不是一个很有政治野心的女人,而是一个小鸟依人的小女人。
虽然李隆基不能册立杨玉环为皇后,但他却始终觉得应该给自己最心爱的女人一个响当当的名号。在李隆基的后宫中,原来的“惠妃”的地位仅次于皇后,因此开元年间最得宠的武妃获得的封号就是“惠妃”。如果再将“惠妃”的封号给杨玉环,不仅对已经故去的那个曾经最爱的女人是一种亵渎,也无法彰显自己对当下这个最爱的女人的宠爱。
李隆基忽然想到了“贵妃”这个称号。“贵妃”始置于南朝宋武帝时期,在宫中的地位仅次于皇后,而且一直沿用到唐朝。唐朝建国之初设立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四夫人,但喜欢标新立异的李隆基却对后宫官制大胆地进行了改革,将“四妃制”缩减为“三妃制”即惠妃、丽妃、华妃。为了杨玉环,李隆基决定重新启用那个曾经被自己废弃的封号“贵妃”。
有了杨玉环的陪伴,李隆基从某种意义上说获得了新生,可是对于帝国而言却无疑是一场灾难。就在李隆基沉醉于杨玉环的美丽而难以自拔的时候,执掌帝国权柄的李林甫正一步步地将繁盛的唐帝国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本章完,下一章:姊妹弟兄皆列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