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庙堂权斗争名利,江湖结交忘功名(新书求一切)(1 / 2)
高墙外面莫梳柳,娇娘相思不怀春。
朱阁寒冷无辞镜,明月可怜低绮户。
“小姐,你这次回到家之后,怎么总是神情恍惚的,是在想方公子吧!”一丫鬟打扮的小姑娘,朝着一个落落大方、惊艳绝美的女子说道。
“虹儿,莫要胡说,你是诚心想看我笑话吗?”上官怡坐在闺案前,对着从上次方家庄带来的明镜,巧而倩目,羞而不言。
“小姐,莫说不是,方公子貌比潘玉,才似周郎,谁家姑娘看了不迷糊,就连我,看了也迷糊。”
虹儿丫鬟,也学着上官怡娇羞状,又好似觉得自己很搞笑,忍不住还是笑了。
明日早朝,曾平任宫廷禁卫大统领,使人开了端门、应天门,迎朝臣上朝。
不出所料,有大量官员告假免朝,但郑王领宗族和一部分关系密切的大臣还是来捧了场子,也不至于太冷场。
功勋将门子弟罕见全部来朝,八公十二侯侯齐聚一堂,跟着信王,趾高气昂的走进大殿,独站一排,可谓是扬眉吐气了。
信王与郑王分居左右,信王与成国公、英国公并立,郑王则与太傅杜明举、右相尚书右仆射杨恭仁并立。
李易惬身穿龙袍衮服,天子仪仗,不坐监国之位,反而登上龙椅之上。
李易惬说道:“今非大朝,只是前日诸事繁多,诸位明公也有所听闻吧!
故而此般例朝,还降至从六品上大臣来朝。
父皇积劳成疾、难以起卧,孤以孝道暂主持朝政。
还请诸位明公勿需尊重,来人为郑王、信王、太傅和右相,还有两位国公赐座。”
杜明举老态龙钟,想已过了古稀之年,本是太子东宫大佬团中一员,但至今已经准备好退休了。今遭应了郑王所请才来。
三公三师自然是给他的退休待遇,但那夜宫变太骇人,又因郑王所请,勉为其难才来的。
两位国公,英国公年近8,但身体倒还健硕,成国公倒是年轻一些不过四十岁。这两位非大事不来。
甚至贾家,荣宁两国公也竟然也凑出大小猫三两只。
虽然他们最终不能如愿所偿,但也是大功臣,五千私兵之数将门功勋诸家之最。
当然,这是贾家一门两国公的深厚底蕴,能整合两府之力,在同一张贾家旗帜下行事,才能有如此声势。
可是,这已完毕,私兵何时能还?
早朝开始,先是皇帝的一封罪己诏,担下了此次废太子之乱的责任,承认自己不遵齿序,打压过甚。
圣旨编撰的翰林可能与老皇帝有些私怨,笔力不可谓不深刻,言辞清俊,用词典雅,洋洋洒洒的三万字的罪己诏,颇有几分讨天子檄文的味道。
这还是李易惬打回三次,已经压制的结果,本想着收敛了些,可没想,实际宣读的效果出尽然更上一层,实令人哭笑不得。
要看堂下诸位如何反应。
郑王、杜明举低头不语,杨恭仁一脸惊讶,好文采!
信王?信王打着瞌睡,靠着椅子好似睡了。
随后便是对各家的封赏,次子或庶子带兵从事者,国公之家,添一侯爵,侯爵之家,添一伯爵往此类推。
若是单枪匹马来助拳的,给一军职,往后待命。
至于曾平,便卸下了禁军都指挥使一职,转做了宫廷禁卫大统领兼御林军都指挥使,看似恩宠最盛。
此外王贺年升任二品武德将军,入了枢密院,同时兼着缉查兵马司。
主要是一口气撤掉京营禁军的高级军官过多,李易惬准备的那套班子大多都填去京营,要尽快消化完京营的三镇禁军,城内才有兼职的情况。
此时,信王醒了,信王见也不宣读圣旨,便起身出列,跪地行礼,禀告有事要奏,然后李易惬让他起身。
昨夜冯成为信王代写了一份情谊饱满的奏折。
奏折特意杜撰一番他们幼时相识,李易惬对信王的教诲,要奖励将士,有功需赏,做事要有章程之类。
后面话头一转,便表达了义民的忠彰,希望能为他们登记造册,给予赏赐,若有愿意从军者,可以另立一营。
将门都迷糊,这是何意?不是都赏赐我们爵位了吗?怎么还有赏我们的私兵?太子要替我们出抚恤?
至于上奏的信王,众人表示信王就是太子
可脑子快的一想,这是要抄我们老底?
其实他们大多有点心理准备,毕竟他们在京城凑出两万多私兵,随便一个皇帝也不会安心。
“启禀殿下,此事还待商量!”英国公一把老骨头便站出来反对。
“义勇之众,并非都适合从军,也非都愿从军。
其中不泛已退伍的老兵,本因安享晚年,却因朝廷有难,挺身而出,甚至同子携孙,也有各家仆从,皆不宜遭受羁旅之苦。”
谁家不养点私兵?大多都是跟随先祖的亲兵及其后代,无论情面还是实打实的利益上,都不应当不管不顾。
无非是后街给套房子,逢年过节发点肉,给点钱。
要是养的好,那又是另一套说法,显然贾家养的不好,那些私兵并不是贾家的一份子,更多的是依靠贾家这颗大树活的野草。
像杨家养私兵,幼有教,老有养,嫁女送妆,娶妻出礼,急病恶疾都可以挂杨家账上,从军者随杨家子从军,其他者根据才能、亲疏安排活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