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一纸信盏(1 / 2)
提刑司衙门,知事厅公事房。
十三正奋笔疾书着,将淮南东路水路上的水贼分类划分,按轻重缓急次序写成奏表。
“唉!”
十三端看了一眼,不由长叹口气。
可这行文能力属实差了点,连写几次皆是最后化成了一团纸。
“啪”的一声,纸团落地,还轻轻的弹了几下。
正在十三烦躁之时,“砰砰砰”房门被敲响,十三抬头。
便见,方敬贤领着几名书办,走了进来。
十三面露疑惑,道:“方大人,这是?”
方敬贤面色恭敬,一点也没有了老资格的架子。
道:“李大人,这是配属你的书办,以后案宗调阅,存档归档,行文书令等这些杂物,交给他们就是了!”
蛊毒一事让他对十三心存感激,唯一的怨念,就是解毒的法子太恶心了点。
但是效果是真好,当晚他便排出了那个蜡丸,算是解了他的心头之患。
这便让他和另三位决定,不再排挤十三了,也算报答救命之恩。
当然,也有怕十三将蛊毒之事大肆宣扬的缘故。
只是这明显的接受举动,却让十三一愣,惊道:“我竟然还有配属的书办?”
当即便是大喜,这让他挠头的行文,终于不用他劳心了,也算可以给杨斟交代了。
毕竟,杨斟一直在等待着他的剪灭水贼的计划呢。
方敬贤却是尴尬,道:“自然是有的,只是一时间忘了给李大人配属齐!”
未罢,便对几位书办道:“以后,你们就是李大人的下属了,还不见过上官?”
“下员见过李大人!”
几位书办齐道。
十三点点头,目光却看向了方敬贤,话有外音的问道:“真的是忘了?”
“呃……”
方敬贤一时无言,只觉得十三的眼神有着无穷的威压,这让他脑子一片空白。
但十三也不想计较了,没有继续搭理方敬贤,而是看向了几位书办,道:“你们谁的行文作的好?”
书办中一位清瘦中年抢先一步,道:“大人,下员翟宽愿意一试!”
“好,就你来,你先听我叙述一遍!”
十三的公室房立时忙碌起来,查档、抄录、归纳、行文,一时间倒是让十三的公事效率快了很多。
而方敬贤自然是悄悄地走了,但在心中,却对十三有了一丝恐惧。
他也奇怪,怎么一个初入官场的江湖人,那眼神怎么比杨斟还有威慑力。
下衙之前,十三让书办将平贼方略论送至了杨斟处,如此方算是放下了心。
未久,便有政务堂书办来到。
道:“李知事,杨大人请你到政务堂一叙!”
此时已到了下衙时分,公事房外同僚、下吏们的漫谈、脚步声已经响起。
十三一呆,心说,这是被上司抓了壮丁,要加班了不成?
心下好笑之时,却也没有推辞,回道:“我马上就到。”
待到杨斟处,却见杨斟已经收理好了他的文房四宝,公文案宗等,看样子也是做好了下衙的准备。
十三心说,怎么上司先溜,下属加班,这风气古今通用吗?
就听杨斟道:“十三,你这平贼方略我看过了,抓大放小,先急后难的方式,我是认可的。可是,你这最后的补充倒是最为有意思。
这样,你随我回府。你我老酒一壶,聊聊这补充事宜!”
十三点头,道:“可以!”
衙门后院,便是杨府。
虽是官建府邸,受规格所限,但却依旧风景秀丽。本朝提刑官,除开国时有武官充任过,其余大数皆是进士出身的文官。
文官爱风月,自然也就对府邸有所改造,这就造成了这提刑官府邸,一步一景,而且还常伴有留诗出现。
不过,这杨府十三是逛过的,便只是匆匆一蔑,没有刻意浏览。
待到一处竹亭,周遭更是一片小竹林,迎着那西斜的落日,两人坐定下来。
老酒已备下,更有小菜数碟。
“十三,原以为你总要适应一段时间,却未你竟如此快的拿出了方略,真是出乎我的意外。”
杨斟赞道,话音一转,便拿出了十三写的那份公文。
疑惑道:“只是什么叫‘水贼之癣,若泽国顽疾,平抚之时有尽,复乱之时亦然’。
如你所说,这水贼岂不是永远无法根治?
可是,你又言‘固欲保河道通畅,兵事难为,政事为先,需扶贫沿途百姓,使其不复困顿家寒。’
这可是有点指责地方靖安不利了。
更莫提你还写到‘南国之富,富于商贾地主,百姓有耕无田素泪垂目,贱贵之差才是水患肆虐之源。需均田均富,方可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