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窃取(1 / 2)
回到广东巡抚衙门的后宅,陈凯看着那封加急的军情报告,面上写满了无话可说。
对于孙可望的内犯,他是早有预料的,因为孙可望骑虎难下,已经不能放弃权利了;而永历朝廷那边,则更不可能再回到永历六年大反攻时的状态——永历帝接受不了,朝中大臣们接受不了,李定国和刘文秀更是接受不了。
双方拉开架势打上一仗是不可避免的,就算是其中出了辰州失陷的变故,导致了内讧的延期,也不过只是延期罢了。说明白了,没有洪承畴,清廷在湖广的统治早就结束了,也不会有辰州失陷的问题;而有洪承畴在,以着他的能力是绝对不可能看不出收取辰州那座城池对于清廷是弊无限大于利的。既然清廷不可能死攻孙可望,那么孙可望就一定会发起内讧,因为对他而言,越是拖下去他就越没有胜算。
内讧果不其然的爆发了,也以着一个果不其然的方式结束了。看似出人意表,但是对于陈凯而言却完全不然。这,不仅仅在于他是知道这段历史的,更重要的是,他很清楚当下的人心所向。
“当年建议李定国入滇的时候我就知道会有这么一天。孙可望啊孙可望,好像这辈子就与亲自指挥大战取胜没有缘分。前次的周家铺便是大胜在即,结果大热倒灶,这一次又是如此。唯一的区别,上一次输在了人为,而这一次则输在了大势所趋。”
此战,无论李定国怎么指挥,胜算其实都是微乎其微的,关键还是要看对手犯错。这是硬实力上的差距,并非人力所能轻易逆转的。而孙可望在这一战的战略布局和临场指挥,其实做得都很是不错,起码错得比李定国和刘文秀少。但是到了结果,李定国不光是赢了,而且赢得很轻松。
说到底,这一战,李定国并不是赢在了他的军事才华,也不是赢在了白文选的跳反,而是赢在了人心所向,就算是没有白文选,也会有黑文选、黄文选跳出来,孙可望在这个时候打内战是不得人心,法、术上再强,也敌不过一个大势。
看过了报告,陈凯停下了既定的工作,转而就着上面的内容给郑成功写信。这件事情实在太过重大了,郑成功那边必须尽快通知到了,因为陈凯总有一份隐忧在心中。
“接下来,应该是孙可望降清,满清三路进剿云贵了。”
压力铺面而来,眉头不由得微微紧凑了些许。陈凯写过了书信,派人连夜送往福建,随后思虑了片刻,却并没有去特别做些什么,反倒是重新回到了因这封加急军情而打断的工作之中。
第二天一早,陈凯将军情通报给了广东的众将,众将的反馈亦是众说纷纭,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看法。对此,陈凯并没有太过放在心上,因为他知道这已经发生了,而且西南的大势还在继续滚动,他能够做的不是在其中硬插上一杠子,而是把自家的事情做好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才会有更大的胜算。
先前与邝露提过的事情,陈凯特别找来了王江和曹从龙二人,与这两位负责民政和讼狱的大员好生探讨了一番,随后便来到了咨议局召开会议。
“本官决定,以一两银子的价格出售养殖蚯蚓及潮州养殖场的相关技术。只要付了银子,便可以得到相关的技术资料以及有偿培训。”
陈凯在潮州建立的养殖场对于平抑潮州暴涨的粪价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同时导致的还有鸡肉和鸡蛋的市价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降低。
这样的影响,对于很多方面都是有利有弊的,不过从纯粹的商业角度,养殖场的存在丰富了当时潮州的军队的肉类供给,军官、士卒们是非常高兴的。但是,增加的产能始终没有得到主动的扩大,而有心经营这样的营生的人们也摄于陈凯的身份地位而不敢贸贸然的使用相关技术,使得潮州养殖场仍旧只是曾经的那处所在,仅此而已。
此间,陈凯将技术出售,有了白纸黑字的文书,那些有心经营这样的营生的人们就能够安下心来。而一两银子的价格,其实等同于是白给,因为这种生产方式本就不适合普通的农家,须得规模化生产,而规模化本身就是需要资金支持的。
咨议局的大会堂里,陈凯将这番话说了清楚,随后便将有偿培训的培训费进行了公布,在数额上也仅仅是人工而已。
这样的表态,当即便赢得了会场上的一致赞颂。但是,很快的就有议员提出了想法。照着他的话说,陈凯这样做是没错,但是应该以此为例,设立相关的制度和法规,要将其推而广之。
“董议员所言甚是,在下亦有同感。”
“在下也觉得有此一举,当可保护那些费尽心思开发新技术的人们的利益。”
“……”
能够坐在这里的都是人精,此间一个个恍然大悟,不光是极力表示认同,更是举出了一个又一个合理、不合理的理由。总而言之,就是要求陈凯在咨议局进行表决,表决是否制定相关的制度和法规、
“本官从萌生出设立咨议局的想法伊始就相信咨议局能如其名一般,做到为民发声和为官府拾遗补缺。今日看来,本官没有想错,而诸君也确实实在履行咨议局赋予各位的权利和义务。”
抚掌而赞,陈凯当即便表示了对这些议员们提出的议案的认同。走过了正常的流程,是否制定相关制度和法规的表决一如这座会议大厅中表决过的其他议案那般开始和结束,最终的结果,不出意外的自然是需要制定相关的制度和法规。
这不是阿谀,这是权利的牟取,或者说是窃取——从理论上说,如今广东所行的法律仍是《大明律》,因为这里本就是大明的控制区。《大明律》是朱元璋制定的,立法权便在大明朝廷,而现在,咨议局也在设立制度和法规,与他们早前制定咨议局的制度截然不同,是在制定由其他官府执行,广泛适用于普通百姓的制度和法规,这就意味着咨议局实际上拥有了立法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