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第544章 尉迟敬德是个粗人?(1 / 2)
口岸之中,李承乾并没有离开。
这会儿带着长乐又回到了酒楼之中,看着街市上人来人往,倒也显得几分惬意。
还别说,这可能是他近来最为悠闲的一天,当然,他其实也在等,等张二牛他们。
第一次用火药开山炸石,他也担心出什么意外。
毕竟火药这东西,真不是闹着玩的。
尤其是第一次如此大规模的运用到实践之中,变数太大了。
所以说,他内心远没有他表现的那么平静。
而且,此番之举,李承乾自己心里也有些没底。
他不知道李二会就此做出什么反应,面对李二这样的人物,纵使他如今已经自立为王了,但要说一点儿都不忐忑,那也是扯淡。
毕竟能在乱世之中,杀出一条血路,成就一代帝王的,真没一个简单的家伙。
尤其是李二这种弑兄逼父屠子的狠人,一旦让他觉得自己的皇位受到了威胁,天知道他会做出什么事情来。
当然,这也只是李承乾这个后世人对李二某些方面的一个了解。
用李承乾的话来说,作为皇帝,李二绝对是成功的。
但不管是作为父亲还是儿子亦或者兄弟,嘿嘿,离他远点吧。
沾染上了那至高的权利,亲情就是个屁!
“殿下,张二牛来了。”就在这时,站在李承乾身旁的尉迟宝林指了指街市上一个灰头土脸的家伙说道。
他眼睛倒是尖,隔着老远就认了出来。
“快去,带他上来。”李承乾闻言立马吩咐道。
不多时,灰头土脸的张二牛便一脸兴奋地走了上来。
“殿下,那火药当真是神奇,不过是几瓦罐罢了,愣神弄出了那么大的动静。”说着,张二牛还忍不住一阵的手舞足蹈,“当时那动静,微臣还以为是老天爷发怒了,就跟地龙翻身一样……”
他虽然和众人研究出了火药,也就此做过不少实验,但那都是小打小闹,跟今天这场面,是真没法比。
“可有人员伤亡?”听张二牛讲了半天,李承乾才问道。
这才是他关心的问题。
“倒是有几个倒霉蛋,被炸飞的碎石给伤到了,幸好殿下带了大明医院的外科大夫,算是保住了一条命。”说到这个,张二牛也是有些惋惜,毕竟都是他们将作监自己的兄弟,别看他如今虽然贵为大明将作监大将作,但他却没什么架子,和将作监里的一些老伙计,关系也是好得不行。
这会儿嘴上虽然轻描淡写的,但当时出事的时候,他可是没少着急忙慌,还一而再再而三的拜托大夫一定要保住他们的命。
“为什么会这样?”一听有人受伤了,李承乾顿时就皱起了眉头,“当时本王不是交代过了么?”
之前他之所以耽误了一些时间,就是处理这些事儿去了,不过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莫说当时张二牛和尉迟宝林都极力劝阻他,就算没有人劝,他也会提前离开。
只是他没想到,就算如此,还是出现了变故。
当然,没死人可能是他此刻唯一的安慰了。
“哎……”说到这个,张二牛也有些无奈,半晌才说道,“这大家都见识过火药的威力,当时都觉得已经离得够远了,也就没当回事儿,谁知道,火药的威力超乎了我们的想象。”
李承乾听他这么说,也是无语地摇了摇头。
他倒是能理解,好奇害死猫嘛?不过好歹是没被自己的好奇心给害死。
当然,理解归理解,李承乾还是不悦地说道:“你回头就去安排,今日那些不听规矩,不听安排的人,全部罚俸半年!”
说着,李承乾走过去拍了拍张二牛的肩膀,道,“你啊,如今也是将作监的大将作了,有些时候,的确要和手底下的搞好关系,这利于你今后开展工作,但有些时候,伱也得拿出你大将作的威严来才行!
就今日之事,若是你态度强硬一些,也许今日就不会有人受伤!
不要总觉得,你是苦出来的,能理解他们的不容易。
是的,为官一方,的确要知晓他们的不容易,但只是知道他们的不容易是不够的?
慈不掌兵、情不立事、义不理财、善不为官。
不是说当官不能心善,而是一味心善的人,只能当好百姓和手下心中的好官,但决计不是一个真正的好官。
真正的好官是怎样的呢……”
“不知道殿下认为真正的好官该是怎样的?”就在这时,尉迟敬德走了进来,说完这话后,连忙拱了拱手,道,“抱歉,老夫贸然来访,让殿下见笑了。”
其实他通报过了,只是刚刚大家听李承乾讲得正起劲儿,没人敢打断他的话,而尉迟敬德又是个急性子,加之听到了关键处,没忍住自己就走了进来。
李承乾见状,笑道:“原来是吴国公来访,叔玉,去安排一桌上好的酒菜。”
尉迟敬德突然造访,他倒也不意外。
毕竟火药闹出那么大的动静,这个老家伙要是坐得住才怪。
“那老夫就先行谢过了。”尉迟敬德笑道,“不过老夫最感兴趣的,还是殿下刚刚提到的问题。
怎样才算是一个真正的好官?”
“真正的好官啊?”说到这个,李承乾又看向了张二牛,继续说道,“你是从最底层一步步走到今天的,那你觉得,当初在大唐的时候,那些对你和颜悦色的官员就都是好官?那些对你恶言相向的官员就都是坏的?”
听到这个问题,张二牛没有说话,他实在不知道该说什么,因为他当初哪有机会接触到那些官老爷啊?
只有在跟了李承乾后,他见到的官员多了,可这么多人还真没人对他恶言相向的!
李承乾继续说道:“真正的好官的确该有仁善之心,但这个仁善,得分时候,得分方式方法。
就好比我大明这些年日子都不好过,地里刨不出粮食,牛羊也因为连年战火和雪灾死伤殆尽。
这时候,为官一方就得有仁善之心,首先,你起码得保证自己治下的百姓能熬过这苦难的日子。
可即便是如此,也得讲方式方法。
难道就这么养着?
不是说朝廷养不起,毫不夸张的说,我大明养得起,就以我大明如今的粮食储备而言,全大明的人都不做事儿,一天三顿稀的,撑、撑不死,饿、饿不死的,养个三五年,养得起!
要是只为了吊着一条命的话,咬咬牙还能再坚持个一年半载。
但那时候我大明的老百姓是什么样的?
不说瘦得皮包骨,但身体总是要差上许多吧?
那这样的养着有意义么?
反观现在,我大明以工代赈,老百姓在劳动中强健了体魄,又获取了丰厚的报酬,吃得自然要比施粥来得更好,而他们自己凭双手挣来的粮食,吃得也更安心,更踏实。
哪怕是在大灾大难之年,你看看我大明的百姓,哪有一个饿得面黄肌瘦的?
哪儿有一个因为这些年的大灾大难对生活失去了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