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伙伴(2 / 2)
马由再次他自己身份,以及自己从周局长那里了解到国盛公司,邀请他来酒店商谈一些合作事宜。
回国这段时间通过考察及交流,他思考了许多。一家企业要崛起,在世界各国都有这样那样的困难。西方发达国家的法律较健全,给了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可一旦成为行业翘楚,各种资本饿狼般蜂拥而上。瓜分其股份,然后包装上市,大捞一笔。
要想独立做大做强,希望极小。被巨头们收购,保留少量的股权算是幸运。几十上百年的工业化,各传统行业已形成割据一方的巨头。要想突破他们的封锁,比登天还难。
米国的洛克菲勒、摩根等家族,哪一家不是腥风血雨中闯荡出来,“一将功成万骨枯”,才有了如今的大财团。
在华国创业同样艰难。更有华国特色,做事离不开人脉。
蓝星要在华国起步,需在成长起来之前,寻找一家可协调处理地方关系的合作伙伴。除非是全球5强企业,在招商引资大背景下,才可能摆脱一般的人际关系,获得较好的投资环境。但那个时候,公司的公关部门任然事务繁重,不可或缺。
而合作伙伴的选择,需极为慎重。好的伙伴事半功倍、双赢或多赢,反之则引狼入室。华国商界有一个极为可悲的现象,就是“可患难不可享乐”。创业时,合作伙伴大多可共同面对坎坷,一旦事业有成,则因各自的境界和抱负不一导致分崩离析,甚至反目成仇。
许多企业成功后,老总们易产生一种天老大,我老二的幻觉,自己做什么都是正确,有错误定是合作方的问题。久而久之,怨气和矛盾就产生了。
马由不会自大到初来乍到,就能解决一切协调的问题。何况他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呆在国内。聘请华国本土职业经理人、组建自己的公关部门是一个途径,但短时间无法保证这些团队能够成熟起来,待发现问题时损失就已产生了。
所有现在选择的方法不多,参照成熟的市场经济模式,专业问题专业人去做,委托有实力的中介机构,用经济手段解决一些大麻烦。合作起来手笔清晰。
国盛是众多咨询企业中筛选出来的公司。马由了解到,他们公司合伙人是几位有抱负和想法的青、中年人。他们学历高、背景深厚。有严格的家教及素养。良好成长环境,让他们树立了用辛勤劳动获得社会地位、改善经济条件的决心。很珍惜他们父辈血汗换来的地位和声誉,做事比较认真。
这个时代有不少灰色的区域,改革开放前期的双轨制造就了不少富翁,也形成了腐败的初期土壤。但尚未形成大型家族式或者抱团式利益团体。二代们普遍还爱惜羽毛,依靠背景但不依赖背景,行事手段还算正常。
真正的大家族子弟,多是具备良好教育,有一定修养和才华,做事、做人有一定的原则。反而做人较为低调。一些暴发户家庭,才可能出现一些飞扬跋扈,依托祖荫逍遥。但这些家庭和二代,大多都是一些根基尚浅,没有内涵的家族。
这些年冒出来的所谓的“京城四少”,就是最大的笑话。没什么底蕴和素养,逍遥几年就有了牢狱或破产之灾。
国盛公司不仅专业从事法律事务,还帮助客户运作一些企业的改制、并购等业务,从而获取正当的居间费用。或多或少利用了家庭背景和影响力,但其能力却无可置疑。
曾总带领3位精干的律师、员工,如约来到酒店。
酒店套房客厅宽敞,双方认识后,就地落座开始洽谈。通过双方简单介绍自己的企业,他们也对马由及蓝星公司有了一定的了解。尤其对蓝星即将开展在华投资,非常感兴趣。
马由通过和星儿联手感应,对曾总一行人也有较好印象,至少他们现在行事比较规范,且态度还算诚恳,没有丝毫二代和有背景的子弟毛病。马由也就坦诚交流了他通过考察,锁定的企业收购目标,也概述了蓝星未来在华国投资的力度及大体规划。
2小时后,马由与国盛公司签署了一系列委托文件及居间协议,如蓝星公司在华国的公司注册、798附近几家电子工厂的收购洽谈、中关村“华清科技园区”购买研发园区等事宜。中介费用按每一笔成功后的百分比取费,双方对此都比较满意,一切建立在项目挂钩的基础上,十分透明简洁。
马由给出的提成比较较同行业高5%,但各项委托事宜的日期,都有明确的约定,完成时间也和最终提成挂钩上下浮动。虽看起来给出的费用较市场价高,但这种模式双方都会有所付出,可能少一些合作上的纠纷。
这几笔投资加上收购后投产所需的总金额,在这个年代是外资中较大规模,国盛公司也询问了马由,为何不直接找招商局协调。马由坦诚相告,招商局也正在促进这次投资,但他没有太多时间留在国内。需要有专业机构协调相关事宜。同时,也表示了对国内办事效率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