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 黄雀在后(1 / 2)
“上世纪三十年代,一位瑞士飞行员诺尔从开普敦飞往伦敦时,飞机失事,坠落在这个海岸附近。”
“有一位学者指出,诺尔的骸骨终有一天会在“骷髅海岸”找到,骷髅海岸从此得名。”
“可是诺尔的遗体一直没有发现,却给这个海岸留下了名字。”
陈宇将自己知道的故事分享给观众。
在来之前,他做了很多准备。
制定跳伞,航海上岸的路线,穿过沙漠,到达草原。
事实上,计划赶不上变化。
风浪将他推向了更北的地方,来到了这片骷髅海岸上。
这里相当的贫瘠,除了船只的残骸和受难者留下的森森白骨之外,几乎什么都没有。
但陈宇还是找到了一些有用的东西。
他蹲在海滩上,仔细的挑选着自己看中的“小玩意儿”。
“海浪猛烈地拍打着缓斜的沙滩,把数以百万计的小石子冲上岸边。”
“这里有花岗岩、玄武岩,砂岩,玛瑙,光玉髓和石英卵石。”
“它们当中的不少,质地坚硬,可以当成石核使用。”
陈宇捡起一块鹅卵石,重重的砸向另一块较大的黑色坚硬石头。
一瞬间,黑色岩石四分五裂,不少锋锐的石片剥落下来。
陈宇拿起石块和石片,呈现在镜头当中。
“以前总是制作石刀和石斧,没有系统的跟大家介绍过石核。”
“石核是旧石器时代一种常见的打击类石制品。”
“它获取难度低,工艺简单,通过在特定位置使用硬物,比如石锤,骨头,鹿角等等,进行捶打,敲击,剥片。”
“弄下来的锋锐石片,进行休整和研磨,就能够成为石制工具,这些东西都是附带产物,而剥离石片留下的石料,就被称之为石核。”
“石核可以反复利用,早期发现的远古人类使用过的石核,其中往往留下诸多贝壳状的凹陷,这就是取材的痕迹。”
“除此之外,石核也可以直接制作成大型工具,如石锤,石斧等等,用于劈砍敲砸。”
陈宇留下石核,又捡了两块石片,便继续前行。
沿途,他找到了很多很多船只的残骸。
可惜的是,有用的东西寥寥无几。
眼看着夜幕将至,陈宇停止了继续探索的念头。
他要开始准备食物了。
“很多人的旅程大多在南非大草原,一提及纳米比亚,脑子里的印象就是荒凉无人。”
“虽然纳米比亚的确是人口最少的地区之一,但事实上,这里仍有大自然赐予的丰饶。”
“沙丘之后,是成型于七亿年前的风蚀地带,湿润的南风从海岸吹来,经过凹陷的沙丘,带动沙砾摩擦,在风蚀谷间发出呜呜怪响。”
“对于不幸受难的海员和冒险者来说,这就是骷髅海岸送给他们的挽歌。”
“但对于生活在这片土地的动植物而言,那是天地的馈赠。”
“湿润的海风在傍晚形成薄雾,沙漠中的壁虎,甲虫,鼹鼠,乃至各种毒蛇,全都钻了出来,想尽办法汲取天地间的水分。”
“大象将长牙插进泥土,蝮蛇舔舐自己的鳞片,羚羊们啃食河床上的嫩草,而我……”
“则要给那些粗心大意的家伙,上上课,学费是昂贵的生命。”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猎手,还是猎物。
就像现在的陈宇一样。
他沿着沙丘深入沙漠腹地,在古老的河床上寻找动物们的踪迹。
而相隔他千里之外的纳米比亚大草原上,一辆覆盖着绳网的越野车,正在血色夕阳下飞速疾驰。
越野车后座,三名头戴圆帽,脸上涂着迷彩的男子,正闭目养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