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酒肆(1 / 1)
“可曾听闻?前世祖朝,当今圣上还是晋王为当皇帝时,佛门恩师智者大师备受推崇,大师圆寂时,弟子上报圣上,圣上悲伤难过,感动大师对佛法贡献,为遵守大师遗愿修建寺院,取天台寺”
一个来自天台城身穿浅色左衽交领长袍的翩翩公子自带傲气,将话题讲述了高祖时为智者大师而建立寺院
这个寺院在当今及后世都有一定影响,是“国际”佛学文化交流之地,为后世的朝鲜,日本僧者朝圣之地
“听说了,求法僧侣大多前往天台山修行,圣上登基后,为以表正式诚意,广呐大师之意,改《国清寺》”
“我曾在天台寺智者大师弟子灌顶大师讲述《妙法莲华经》,倍感醍醐灌顶”
“天台实乃仙地圣址也”旁人回道
确实,天台在后世出了很多有名的高僧,寒山,济公等……,以及日本的开宗立派祖师,如东密开宗祖师空海大师等……奉之为祖庭,地位之高……
宗教的盛行可不止佛教,还有其它,如本土道教,如西方波斯拜火教等……
华夏大地本土的道教相比佛教更为低调
如果佛教被人信奉,大致是他能洗涤心灵,修身养性,而道教低调倒也是很重要,道家涉及之广大
可涉及军事权谋,政治占卜,算命看相,奇门遁甲,道家玄学,先秦时期的纵横捭阖,法家思想,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三教九流中与玄学文化大多相同
道教由道家而来,道家又不是道家某一门派,修行者只是为了修自己心中的道,此道又与后世的道不同,但又藕断丝连
学道修身养性,居家修行,做个俗家弟子,家人把子女送去修行者不少少数,是大隋普遍的社会风气,起名字带道教字样是一大风尚,仅仅是学了点皮毛的江湖术士都可以自称道长
道观不像寺庙大多建立闹市中,多建在幽静仙山之中
道教的辉煌,并没有消失,当乱世来临时,便道士下山时
“结账”元宝藏饮完手上的酒便呼来小二结账离去
“大人,听说山里的道长会奇门遁甲,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知人和,懂兵法布阵,你可有意去探访探访”
“要精通道术者必然是修道之中姣姣者,要寻得称心如意的道长怕是,难,我只求能寻得有才华之人”
“大人马上要赴武阳郡任武阳郡丞,不妨再寻访”
元宝藏轻抚着胡须,离开长安倒也不是坏处,他是楚国公杨玄感的门客,承蒙楚国公的赏识得以举荐,为楚国公寻找人才
杨玄感有广贤纳才的举动,养了不少门客,贵族培养门客是一件很正常的一件事,再将门客往朝廷举荐人才,元宝藏就是门客之一,将自己的人安插在各部在。
等级制度森严封建时代,要想翻身往上走,必须依赖世家贵族,朝堂上基本被各个世家大族所垄断,统治者深感危机,一直都在想办法打破这个局面,以前各朝就有举贤的政策,可是也有利弊,如举贤者是否与被举贤是否是朋党,作为至高无上的统治者还是不放心
于是有了科举制度的诞生,只要有才华,来自全国各地才子,经过了各级,最后再皇帝本人殿试,这个制度影响很大,在后世的封建时代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