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朕看太子不爽,怎么办?(2 / 2)
靖康元年(公元1126二月初,发生了宋钦宗赵桓,批准姚平仲去劫金营却遭到了失败。此时,身为宰相李邦彦把不能跟金军议和成功的过错,推了主战的李纲,他与众执政乘机夸张事态,诿过于李纲。宋钦宗赵桓惊慌失措,下令罢免李纲和统率陕西援兵的老将、同知枢密院事种师道……
而在此之后,金军二度来犯东京汴梁城,已无李纲东京外城被破,尚有皇城和宫城可守以待援军的宋钦宗赵桓,却相信主和派的谗言,同意了金军提出的让大宋皇帝出皇城入金营讲和。
赵桓居然天真得(傻乎乎地去了金营,结果被扣在金营不放了……
再之后,便是众所周知的“靖康之难”……
…………
赵吉想到这里,心里真是烦透了这个太子赵桓。
可是,暂时也没有太好的借口,废掉这个性格懦弱、偏听偏信的太子赵桓。
毕竟,废立太子,是国之大事,不可儿戏。行废立之事,天下会大动……
不过,赵吉还是下定了决心,这个最不适合当皇帝的太子赵桓,朕一定要找个适当的时机,把你废掉……
此时,在大庆殿内跪着的太子赵桓,并没有敢抬起头仰望如今变得威严无比的父皇,他自然也没有看到赵吉脸色已经变得不好看了。
赵桓继续进言,道:“故此,儿臣为父皇安危计,请父皇三思,留在京城,莫要南巡。”
“啪”地一声,赵吉怒拍龙案,怒喝道:“太子,如此胆小吗?”
吓得太子赵桓一哆嗦,他不知道自己犯了何差,自己能这么说这可都自己的师傅耿南仲教的要在父皇面前时时刻刻地表现出“仁孝”。
赵桓心里狐疑着,战战兢兢地微微地抬起头,看到好父皇的脸色甚是不悦,还能那双锐利的目光正在瞪着他赵桓。
赵桓回想着自己的刚刚所进言的话,那可都是些“仁孝”的说辞啊,怎么就触怒了父皇呢?
不过,大宋历代的皇帝都是仁孝治天下,赵桓立即表现出更加仁孝的样子来。
他跪在大殿内,连连地叩首道:“儿臣所言有失,请父皇息怒,”
“砰、砰、砰”……
太子赵桓对高高在上,坐在龙椅之上的赵吉连连地磕头认错……
赵桓越是自认是“仁孝”听话般的这样表现,穿越者赵吉越是看不起。
不过,单以太子劝阻父皇不要冒险去东南巡视的名义,是绝对不可能名正言顺地忘掉太子的。
赵吉还要等到更好的机会,找到太子赵桓的过错,再名正言顺地把赵桓的太子之位忘掉。
赵吉冷冷地道:“朕知太子忠孝,然则,朕听闻东南这几年来多有乱民去当匪寇,朕要借此次去东南巡视之机,带兵铲除匪寇,以保我大宋国内四海升平。”
跪在下面的赵桓,紧张地说道:“父皇圣明,为国事操劳谋划。儿臣自愧不如。然则,父皇不必亲临险地,可调禁军,派兵遣将前去东南剿匪啊!”
赵吉道:“朕觉得,如果有皇家之人随军前往,定然能起到振奋军心作用,剿匪亦能事半功倍。然则,朕未能找出诸皇子中谁能担起此重任者!”
赵桓跪着低首不语。
赵吉皱眉,他故意这样说,就是想看看太子赵桓有没有勇气说出“儿臣愿意替父皇去东南剿匪”这样的话来。
可是,赵吉并没有等到懦弱的太子赵桓的主动请缨。
“唉!”赵吉叹了一口气,心里是知道,一个性格懦弱之人,想改掉懦弱变得勇敢,是何等之难。这也令赵吉看到,太子赵桓绝对不是继承皇位的最佳人选。
赵吉道:“太子请起,朕意已决,明日祭祀完太庙,朕便领兵去南巡,太子好生监国吧。”
赵桓叩首道:“儿臣遵旨。儿臣祝父皇旗开得胜,早日搬师回京。”
赵吉微微一笑,心里暗想:太子赵桓你口是心非了吧?说不定,你心里想着的是,父皇若回来了,你这太子就顺理成章地变成了皇帝吗?
当然,赵吉并不会读心术。只是凭着历朝历代,皇帝与成年太子之间那种微妙而复杂的父子关系,去合理地猜测着赵桓的此时此刻的心理。
赵吉又一指在大殿中一直沉思不语的尚书左丞张邦昌,不怀好意地笑,宣布道:“尚书左丞张爱卿,回府安排一下后,明日,随朕一起南巡。”
呃?!
张邦昌心中惊叹,怎么自己一直沉默不许,却依然被赵官家钦点要陪圣驾去危险的江南呢?
“臣邦昌遵旨。”张邦昌跪下接旨,叩拜道:“谢官家委臣以重任。”
他虽然心里一万个不情愿陪赵官家去盗贼四起的江南巡视,不过,场面上的话依然要说的。
……
赵吉以南巡之名,实则是准备去东南剿灭刚刚起义的方腊。
接着赵吉宣布:“肃王赵枢暂领皇城司事,统领留下的亲从官,要帮朕守好皇城,保卫好太子。”
呃?太子赵桓虽然性格懦弱,但是他并不傻。
当太子赵桓听到父皇的安排后,心里有了计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