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时间悖论(2 / 2)
这个问题怎么看都是无解的,并且无论吴博士和孙芸做怎样的尝试,都是将信息放到了‘他’的过去,这就表示,如果未来他们完成了这套转译系统,那么此刻的‘他’是已经能理解他们传达的信息的,但从现在的状况看来,好像并没有这样的迹象。
孙芸突然大叫一声,“啊,我知道了!假设‘他’已经知道了怎么转译信息,但是我们不知道,是不是说,‘他’已经对我们做出了回应!但是我们不知道怎么翻译‘他’传达给我们的信息,所以我们现在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
吴博士和孙芸两人异口同声惊呼道,“发明这套转译系统!!!”
吴博士感觉此生都没有这么激动过,这将是他人生当中最大的成就——与未来对话。
两人立即就着手开始设计这套转译系统。
起初,两人想到制作一台操作简易的机器控制输入和输出,让相反的两个吴博士分别理解输入和输出即可完成一次传讯,但刚提出来就被吴博士否决了,因为这违背了刚刚提出的设想,“他”的回应已经被吴博士接收到了,只是不知道怎么翻译它。而且回应的这段信息大概率就是今天吴博士的两次反常举动。
吴博士又提出,设计一套函数模型,将今天做出两次举动的录像调取出来,用计算机通过这套函数模型将这两段视频转化成文字编码从而理解这两段来自未来的信息。
孙芸又表示不可行,一方面,虽然他们可以将录像转化成文字,但是“他”怎么将“他”的回应准确的通过动作在视频中的形式表现出来呢?另一方面,难道要让吴博士逆向操作一遍这套系统,将信息传达给“他”吗?
和未来对话的探索又陷入了止步不前的境地。
这时两人又做出假设,“他”传达给吴博士的信息,可能不是宏观意义上的信息,而是在“他”进行同步的那一时刻,吴博士大脑中的信息。
这样,他们再通过一套密码本,让吴博士和‘他’能同时够理解这套密码本的含义,即可将两者的思维进行转译,但这又回到了最初的问题,我们所理解的“1”和“他”所理解的“1”本就不同,“他”和我们对事物的理解本就不同。
过了一会,吴博士又做出了一个假设:不需要创造密码本,密码本已经存在了。
因为“他”能理解吴博士告诉“他”的,在“他”的未来不要进行同步的含义,那么“他”一定有着高智慧,既然有着高智慧,“他”是不是也会有和我们沟通的想法?
紧接着吴博士努力思考最近有什么发生在他身上的特殊的事情。
有了,今天早上撞到的那个花盆!
然后两人分头行动,以那个花盆为源头,在吴博士所有的行动轨迹中查找相关的线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