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胜负欲(1 / 2)
三天后夜里寅时,二辆不起眼的青篷马车吱嘎着驶出了茶山镇。
肖家老少目送马车在夜色中渐行渐远,回身进屋,肖老爷子将二张契约递给肖四郎中让收好。
一纸是陈谦写下的婚约,一纸是有肖雅签名盖手印的退婚书。
“你趁家里已经忙完了,去一趟州府吧!将退婚书和当初收的定亲礼还给林家。”
肖四郎中想了想,不禁迟疑着问道:“那…娘送出去的那块信物玉佩收回来吗?”
“那玉佩可能在林川身上,他去了湖省游学…不是啥贵重东西,不提也罢!”
肖老太太在一边动了动嘴唇,想说什么,最终还是什么都没说。
算了,当赔他的一份礼!
湖省,衡阳。
一转眼,林川和林潭来到衡阳书院求学已经有一个月正。
此时,他们也迎来了新学年的第一次月考。
在重视科举的封建时代,同个皇帝治下的官学和私学相比,侧重点虽然各有不同,但考试都一样。
林川由于深受王山长厚爱,他不仅要完成早班的月考题目,下来还要完成乙班的题目。
修文斋甲班的月考题目:我读《春秋》,限三百字,不限文体。
这是要求写读后感。
林川研磨思索,然后打草稿。
“我读《春秋》有感,其是一部蕴涵着作者深刻政治思想的编年体史学著作。
两汉以后,今文经学衰微,学者多受古文经学门户之见的影响,有人视《春秋》为经学著作。
并由此引发了长期以来聚讼纷纭的《春秋》性质之争。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此乃唐太宗言。
少时的我对史学著作就颇有兴趣,尤喜《春秋》,好奇历史长河中的那些历史人物及事件。
但微言大义,处处施展了春秋笔法的史学著作读起来颇为吃力,幸得恩师王石涯先生讲解。
《春秋》是孔子编撰的,记录的是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二十七年鲁国的历史,以及围绕鲁国所发生的一些事件。
《春秋》言简义深,若是没有译注将无法读懂,如《元年经》:“春,王正月。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故而就出现了不少注释《春秋》的书,流传到今的主要有左丘明的《春秋左氏传》、公羊高的《春秋公羊传》和榖梁赤的《春秋榖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春秋左传》不仅对元经中提到的历史事件作了详细的交待,还把那些《春秋》元经中那些未记载的重要历史事件作了记录,点评,并说明《春秋》没有记载的原因。
我细细分析总结,不外乎下面几点:一,不是王统认可的不记;
二,非王授命的不记;如“夏,四月,费伯帅师城郎。不书,非公命也。”
这里不书载的原因,就是无鲁隐公之授命。
三,就是不合正义的道统的不记。
由此可见,孔夫子对于王道正统思想之深刻认可。
虽是已浅读完一遍《春秋》三传,理解还未通透,但已从文中领悟不少妙处,开了眼界心胸见识。
今,川存一念,边读《春秋》边记笔记,于阅读中将认为有益于现实之事记录下来,不为传教,只为正心。”
检查一下,未有问题,林川誊抄在答卷上。
时间到后,随众人交卷。
林川飞奔至王山长处领了乙班秦先生所出月考题目,在山长办公室便铺开纸答起来。
以“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为题作文。
这句话是出自《论语·宪问篇》,意思是有仁德的人必然勇敢的,而勇敢的人未必是有仁德。
“仁”乃孔子一生之追求,这是孔子的道德哲学观。
他认为勇敢只是仁德的一个方面,二者不能划等号,所以,人除了有勇以外,还要修养其他各种道德,从而成为有德之人。
孟子对仁的理解则是,“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四书章句集注》中有注解:“仁者,心无私累,见义必为。勇者,或血气之强而已。”
林川脑中闪过许多先贤之言,比较认同,“仁者,兼容并蓄,心有小爱与大爱。”
“古往今来,如果有仁德没有勇气,那也不能成就为仁德,而只有勇气没有仁德的人确实比比皆是,司空见惯。”
“仁德之人胸藏天地,不会被私欲束缚手脚,没有什么可以让他们屈服,因此便可以做到无畏无惧。故而,子曰:“仁者不忧。”
林川想了想《论语宪问篇》,需要举其中的几个例子才行。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翻译过来就是,“善于射箭的羿,曾经夺取了夏太康的王位。力大无比的奡,可以推动船,在陆地上行舟。
他们的能力足够让众人屈服而最终称雄。但没有足够的仁德可以让百姓称颂,最后都没有得到好的结果,不得其死然。暴虎冯河,不足为赞。”
“反观古之仁者,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仁德足以包容勇气,仁德足以让人成为勇者……”
林川将思路理清,打好腹稿,才开始动笔写了起来。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作文结束,林川轻轻呼出了一口气,将卷子放在书案上,然后跟王山长行礼后告退。
此时,新老学生都已经全部交了卷子,一个个表情从容,自信满满地奔往食堂。
进了食堂打好饭菜,看见林潭在向他招手。
林川过去与林潭、林晚和陈晓明、李木华坐一桌。
“明德答得怎么样?”陈晓明向来是直截了当,直奔主题。
“还…行吧?”林川也不太确定自己的文章是否为优等,但肯定不会是劣等。
周围的人也都在窃窃私语,小声谈论着这次的月考。
“没想到这次月考的题目如此简单,对我来说,怎么也能得个优等!”
“我不敢想‘优’了,总觉得越简单的题目越难写出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