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县学返家(1 / 2)
很快,林潭、林逑五人也都找到了自己的卷子,看了评语,不由齐齐松下一口气。
万幸啊万幸,那场入学考试虽然时间紧迫,但好在五名新科秀才的表现都还算不错。
即便是最差者,也只是落了个“字迹潦草”、“词意欠妥”的评语,大体还是教人满意的。
“我就说嘛,宋教谕只是有意督促我们,真到了写评语时,还是留足情面的。”
“是啊,教谕他老人家还是爱我们的。”
“我的卷面评语是字迹潦草,看样子需抽出空来专门练练写字的速度,克服一下题量多的困难。”
“我的评语尚可,但是仍有不足。”看完评语,五个新科秀才们自然一个个喜笑颜开,互相道喜。
之后,几人又互相勾肩搭背地来到了课程表前。查看自己的课程安排。
新场县学的授课时间,以一旬为一个周期,每旬十天,安排六天上课,四天休沐。
若遇上月有盈亏,则从休沐的时间里面抵扣或者增加。
大致就是每月的初一、十一、廿一为一个周期的起始。
上课的六天里,上午由学生自己分配,但推荐学子晨习明经史,兼习当日的六艺课程。
午饭后,则安排下午课程,每天习六艺中的一艺,当日结束即进行一次考核。
如果还有余暇者,就可以去学文体和碑传。
县学六艺每月进行一次月考,全部完成者,可以申请升堂考试。
比如完成了“正义堂”的全部课业,可以申请考试,通过的就升入“崇志堂”。
之后的也是以此类推,直至修完全部课程,就算结业了。
以上是六艺课程的安排。
儒学方面,也会不定时安排学生进行各种思辨文论。
主课,由宋教谕和两位训导亲自为学生讲解儒家经典,并随堂解答学生们提出的有关四书五经方面的困惑。
此外,每个季度,秀才们还要参加一次季考。
这个季考是所有生员都必须要参加的,新生、老生都不例外。
哪怕林大柱这种老秀才,只要没完全打消科举之心,即使居住在乡下,也要赶回来参加。
然后根据成绩,实行赏罚。
总体来说,林川发现自己在县学这边,课业压力并不大。
除了每季度的定期考核必须参加外,平时休沐的时间也比较多,哪怕平时有课业,也只是一个下午罢了。
如此一来,自己每旬都可以回一次家,减去路程上花的时间,还有三天空暇。比前世读大学轻松。
当然了,这是学生们都不内卷的情况下。
不过,无论古代还是现代,学习与从业之路上岂有不卷的道理。
新场县如此文教不兴,同样还有两间私立书院。
这两间书院游离在县学外围,专为那些还有余力的学子准备。
那里面的课程安排,就相当繁重了。
许多有志于科举的秀才们,在上完县学里的课之后,不乏再去私立书院上课的情况。
只不过这种上补习辅导班的行为,代价非常昂贵,通常一年就需十几两银子,不是寻常百姓家能够承担的。
当然了,林川没有计划去上课外补习辅导之类的。
一来没钱,二来,他认为补课对自己而言,作用可能没有多大。
事实上补过课的人都知道,学霸是不用补课的,只要多刷些题,每次考试照样能考得很好。
学渣即便补课了,与学霸之间的差距还是犹如天堑,难以跨越。
学渣与学霸之间的差距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天赋,二是学习方法,三是专注度。
真正适合补习的其实是处于中间段位的学生,反应慢些的,他们才是补课的受益者。
不是林川骄傲,他看一遍听一遍就能懂了的知识,与其去上补习班,有不懂的还不如攒着直接找宋教谕去答疑,来得方便。
接下来的几天,林川等人便按部就班地开始了他们的学宫生涯。
正义堂的上课地点位于明伦堂前东西两座厢房中的东座,也就是进德楼中进行。
到了上课时间,授课教员会依次过来正义堂上课。
授完即发下一套卷子让秀才们作答,等秀才们答完即收卷走人,丝毫不拖泥带水。
也算是让新秀才们领会了什么才叫效率。
除了“射”这门课要去射圃(操场)中完成外,秀才们甚至都不用离开教室。
一连几天下来,林川他们也都适应了学宫里的节奏。
其间宋教谕还专门开了一场答疑活动,对四书五经中的五经,进行了一番细致的剖析。
这一番合用的讲解,对学子们如何选择本经很有指导作用。
眨眼,就到了休沐的时间。
林川和兄长们商议定了轮流回家帮忙干些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