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研究飞艇(1 / 2)
甲板火炮设计在中轴线上,可以向左右两个方向开火,减少了一倍的火炮数量,炮手也相应减少很多。
这样的火炮布置有个弊端,不能被两艘以上的敌船左右夹击着炮击,被左右夹击炮击时,火炮不知道该先打哪边,左右为难。
不过这种情况很少,大多出现于我方数量明显劣势的海战中,与欧洲船海战几乎不必担心,东南亚的欧洲船数量不是很多,不太可能与他们发生大规模海战。
倒是怕被亚洲船围攻,亚洲船数量多,郑芝龙或倭国大名很轻易就能调集几十几百上千艘船,尽管不大,数量却很多,海战时必须防备着被夹击。
给各船上装上115马力的柴油发动机抽水机和排气机,以后各船更加安全,移民暂住在船舱里也更加舒适。
现在95马力的8缸柴油发动机技术越发成熟,每天看着这玩意,杨峥止不住的想制造装甲车或坦克。
全世界第一位装甲车司机,陆长生每天不训练,待在柴油发动机厂里,看工人们制造组装柴油发动机,他忍不住自己设计装甲车。
他设计的装甲车图纸很简单,没有详细设计,只有车体、发动机、油箱、变速齿轮、履带、装甲的简易图纸。
武器是焊接在车身上的大号长刀和长枪,长刀最好能旋转,这样装甲车开到哪里,哪里的敌军必被大刀片子收割。
设计的很好,下次不要这样设计了。
杨峥设计一个坦克方案,给坦克装8-12毫米厚的装甲,6毫米火炮,要求时速不低于3公里。
把设计方案交给科技部,让大家一起慢慢研究着,不急。
接着杨峥在想怎么攻破坚固的马尼拉城,想了很久,除了研究tnt炸药的炮弹外,没有别的办法能炸烂大石头城堡。
于是让一批学生提前毕业,进入实验室研究炸药。
船队运量较为充足,分出15艘飞剪船,分为三批,每半个月启航一批,交替往渤泥国诗里亚移民,运回石油和粮食。
从大明招收来流民,运输到琉球调养十天半个月以上,身体调养好后,上船运输到诗里亚殖民地。
船队往返时,必须在马尼拉停靠,探查马尼拉的情报,回来后报告,杨峥根据情报推测西班牙人什么时候举起屠刀。
开春后,尚妍想出去踏青,亲手做了三个风筝,让杨峥带她们俩出去踏青。
杨峥看着高高飘在空中的风筝,脑子里灵光一闪。
所有防御工事都是墙比较厚,很难炸烂。
西班牙人没有水泥,建造方式受限,不可能把房顶也建造的很厚,如果炸弹从空中掉下去,海面船只和海军陆战队配合,能不能攻下马尼拉?
怎么把炸弹从高空扔下去?
当然是飞行器啊!
飞机不可能,难度太高了。
热气球不太实用,升力小,带几百斤重的人上天都费劲,怎么可能带大量炸弹飞上天?
还得是飞艇!
飞艇需要惰性气体,安全的氦气就不要想了,只有北美洲有,现在得不到,只能使用易燃易爆,不安全的氢气。
氢气好制造,电解水或化学反应都能得到大量氢气。
氢气的浮力挺大,1立方米能升起12千克重的东西。
齐柏林飞艇多大?
不知道,但知道1米长,3米左右粗,雪茄形的飞艇大概有5万多立方米体积,能产生5多吨浮力。
减去骨架重量和气囊蒙皮重量,最少也还富余2吨浮力,能带动2吨东西飞上天!
有搞头!
用铝合金当基础骨架,用塑料薄膜和涤纶等材料做薄膜,设计成半硬式飞艇,充入氢气,安装发动机,设计吊舱,好像不是很难啊!
想到就做,杨峥匆匆把尚妍和杜小娟送回家,设计轻便的c形孔洞铝合金,让铝合金工厂生产。
新设计一个更长更高更宽的厂房,用来建造飞艇。
把萨摩藩岛津家的谈判团赶走,让他们住在首里,以免飞艇泄密。
到实验室里搬出一套实验设备,研究各种塑料薄膜,没多久研究出聚氟乙烯这种材料密度最小,重量最轻,薄膜还非常坚韧,不容易破的材料。
顺便也把涤纶给研究完善出来了。
设计压膜机,先做出一些气囊材料,做一艘小型软式飞艇用来验证技术。
软式飞艇比较简单,用涤纶布做出蒙皮形状,内部装多个氢气囊,充了氢气的多个气囊把蒙皮撑起来。
气囊的绳子集中在下方中间,用这些绳子吊吊舱,吊舱里装重物,实验飞艇的浮力有多大。
气囊分为两层,内层聚氟乙烯薄膜气囊,外层贴一层涤纶,涤纶上刷一层树脂密封,保护聚氟乙烯气囊不会轻易破损。
很快一艘长23米,粗78米,可充入88立方米的飞艇做出来。
用绳子与地面重物绑住,充入氢气,检查自动泄压阀门,让飞艇升空。
充入五分之一氢气时,飞艇已经升起来了,给吊舱里装铁块压住。
最后充满氢气时,铁块也装了786千克,气囊和蒙皮、绳索、吊舱重27千克,没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