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滚筒印刷机(1 / 2)
杨峥道:“对,这行不简单,船、货、水手、卖给谁都很重要,咱们得尽快了解掌握,早点赚大钱。”
李大志重重点头:“好,俺回去就各处打听去,早点出海,早点赚钱!”
做机械设备动静小,买一批材料,找几个工匠,找一个买主就行。
工匠和机械设备的社会地位低,大人物才不会管这些贱籍工匠和奇技淫巧呢。
这年代的商人能有一种家传技术,或一种商品,就能安安稳稳地发展上百年,家传技术或商品生产技术可是家族之密。
别说教给外人,第二个儿子,庶子都不一定会传授。
有了更先进的机械设备,肯定得捂严实咯,不能让人看去半分,更不会到处乱说。
之前没有,都能保家族上百年富贵,现在有了更好的,哪个傻子会错过这个机会?
要知道获得一项可以传世的技术,可是非常难的,百年时间都不一定能遇的到!
就像徐迪,他已经把兴林榨油坊的车间封闭了,除了那些工人和他以及儿子外,谁都不能进去,来榨油或买油的客户得等在外面。
只是突然增加了很多产量,让同行很疑惑。
所以赚这种钱保密度非常高,不引人注意,非常安全。
下一步搞印刷机!
现在印书还是活字印刷术,用小铅块或小木块或小泥块雕刻反过来的字,很多块排列成要印刷的内容雕版,排列整齐,刷油墨,把纸覆盖上去,滚轮压一下,一张纸的内容印刷好了,用时至少半分钟。
下一张纸或纸的另一面怎么印刷?
得等这张纸的内容这个面印刷出足够数量,再重新排列小铅块或小木块内容,再印刷。
或有多套刻字的小铅块或小木块,同时使用可以印刷多张纸的内容。
一本书几十张纸,每张纸两个面,上百面的印刷内容,铅版或木版得重新排列很多次,速度也慢。
打印机发明之前已经有报纸了,那时候怎么快速印刷大量报纸的?
还是活字印刷术,只不过把平面印刷改成了滚筒印刷,动力靠手摇,也靠人手一张张装纸和取纸。
油墨和铅版或木版、刷子、滚轮设计在滚筒内,手动刷墨滚轮揭纸等动作改成了自动,滚筒转一圈印刷一张纸的内容。
滚筒手摇式的,能转多快?
一分钟几十圈上百圈!
一分钟能印刷几十上百张纸的内容!
比平面活字印刷术印刷速度快了几十倍!
雕版同样需要拆下来手动排列,平面雕版得改成曲面,油墨得改进一下,好能适应快速印刷。
这年头书很贵的,普通书一本好几百文,纸质上佳油墨上佳的书能卖一两银子以上,内容受欢迎的话,还更贵。
为啥这么贵?
因为纸贵,油墨贵,印刷速度慢,人工反而更便宜。
纸贵,但是有,能大量买到,油墨同样。
印刷速度要是没有杨峥这种机械师改进设计,它能快的起来吗?
寻常四书五经之类的书籍需求倒是不多,慢慢印刷能满足需求,但明末各种小说流行啊,印刷和销售的量比四书五经多多了。
之前逛书店给李大志买书的时候,书店里孔孟之道只摆放了四分之一面积,将近四分之三面积摆放的都是流行小说!
书店是专门卖书的,小书店专职卖书,大书店后面都有自己印书的印刷厂,称之为书坊,几乎没有只开书坊而不开书店的情况。
书卖的那么火爆,价格还那么贵,老板肯定赚钱,有钱支付滚筒印刷机的费用和专利费哦!
因此杨峥一个人提着一套不便宜的文房四宝当礼品,到南京第三大的书局,智慧书局谈合作。
第二大书坊钱记书局的老板是举人,他儿子在京城当官,不接触。
先确定是否合作,再花心思设计滚筒印刷机,不然花心思设计出来,制造出来,没有老板要,那岂不尴尬?
而杨峥已经有了设计思路,不怕合作谈好,却造不出滚筒印刷机的尴尬事。
智慧书坊在南京有好几家书店,其他城市也有分店,杨峥不知道老板在哪家,直接打听着找到他家里去,递上拜帖。
来的不巧,智慧书坊林老板不在家,门房收了拜帖,让杨峥回去,他家老爷回来了会报上去。
第二天早上家里来了个人,自称林家管事,请杨峥过宅一叙。
杨峥提上礼品跟着管事走,到林家后进门,院子里一个五六十岁的锦衣小老头迎接。
林管事介绍道:“杨公子,这位就是我家老爷。”
杨峥行礼:“西安府生员杨创革,见过林老爷。”
林老板含笑还礼:“老夫林寿初,欢迎小友来访,杨小友,请。”
“林老爷先请。”
“杨小友先请。”
“同进,同进。”
进个门还要相请相让,杨峥落后林老板一个身位进大堂,管家过来上茶。
入座又相请相让一番,这才坐下,林老爷问道:“杨小友是西安府人?”
杨峥回道:“正是,常言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西北吵闹,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不得已出来游学,初至贵宝地,还望林老爷多多关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