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大明盐(严)业(1 / 2)
秦邵之所以知道这个盐矿,并不是他对地质方面有什么研究。
而是他前世的一个同学就是应城这个地方的。
那个时候他刚上大学没多久,爷奶故去,老家的房子年久失修,没法再住。
他那个爹害怕自己娶的小娇妻不高兴,不让自己归家。
他只能在外地勤工俭学。
那个应城的同学因为家境困难,也勤工俭学,两个难兄难弟经常结伴打工。
有一年盐矿刚好招暑期临时工,那同学就邀请他一起去。
他在那里熟悉了云应盐矿的具体情况。
没想到在大明正德时期,这里的盐矿已经形成。
必须想办法把那些地买回来!
听那苏老汉的意思,那些地因为不能生长庄稼,分给别人都无人要。
那是不是自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
只是现在还不清楚那些地到底归谁管,为今之计,是先打听那些地的情况。
那苏老汉刚开始说那些地是官府管,后来又说自己也说不定,好像是哪位王爷的,他自己也不清楚。
既然那些地在别人认为无用,买是应该好买,问题所有人不要的情况下,自己买定然会引人注意。
自己用什么理由购买呢总要编个合适的理由。
还有就是,就是那些地方是盐矿,自己买了之后如何开采也是个很大问题。
盐业是很多朝代的经济命脉,也是任何朝代离不了的必需品。
“人间百味盐为上”——嘴再刁也没有听说过,有谁不吃盐的。
大明对盐业监管那可是相当严厉的。
《大明律》规定,凡贩私盐者,杖一百,徒三年;若有军器者,加一等,诬指平人者加三等,拒捕者斩。
除谋反外,罪莫大于贩卖私盐,格杀勿论。
这种规定是相当严苛的,就是说不论贩卖私盐者什么身份、贩卖的盐有多少,一律追究责任。
要知道盐业的税收基本占大明国库收入的一半。
大明后期国库空虚,崇祯穷得差点穿裤衩,原因就是大明后期权贵私盐贩卖、贪污盛行,国库收入锐减。
但有暴利的地方必然有亡命之徒,对于一些人来说,只要有暴利可得,就会出现铤而走险之事!
只是秦邵不不是那些亡命之徒,他现在有自己房子、土地,如果不出意外,有可能考取秀才。
偷偷挖私盐来卖,这件事是行不通的!
太招眼了!
并且也是行不通的!
正德年间对盐业的管理还是使用开中法。
就是商人如果要贩盐,比如向边境运送粮食以满足军队需要。
粮食送到之后,军队会给商人打一个收条,证明商人为军队运送了所少粮食。
商人可以通过此向官府换取盐引(就好比前世一些时期的粮票、油票),凭着盐引再去盐场换取盐。
换了盐之后也不是说你想在什么地方卖就可以在什么地方卖。
还要到指定的区域销售,越出规定的销区售盐,就以私盐论处。
成本之高,大明的盐也是相当贵的。
就安陆这边的盐的价格便宜的时候要接近两分银子,贵的时候达到三四分。
也就是说一斤盐的价格,放到前世最高价的时候可达每斤将近百元,可知盐之贵!
因为盐的暴利,很多贩卖私盐的往往是一些权贵。
听祝老头说,前些年刘瑾南下替皇帝办事,曾要长芦盐引一万二千引,户部只给一半,正德帝还不满,亲自去找户部要。
这家伙带头搞空国库,真够奇葩的!
刘瑾党羽毕真等人在天津贩运私盐牟取暴利,又掠夺商旅欺压百姓,无恶不作,长芦盐正时涂桢执法如山,处决了毕真等人。然而廉吏涂桢却被刘瑾矫旨杖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