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要看社会环境(1 / 2)
邓教授在手机里沉默了一阵,才道:“所以,你因为这种技术的运行条件,打算暂时搁置这个话题?”
“对!”王振济很肯定地回答:“目前不具备实行的社会环境,而且近几年里,我不认为能达到这种社会环境。如果只是单论小型的私人飞行器技术,那么,现在好些国家已经有了,我们自己也拥有,所差的无非是安全性,速度的快慢,以及有没有攻击性,或者是将燃油动力改为光电或者其他动力。后一点的改动,技术上也应该是可行的。”
邓教授再度沉默了一阵,才叹息起来:“是啊,硬件上,我们的技术其实已经算是可以达到了,所缺的只是运行环境。”
王振济试探地问:“上面之所以提出这个课题,主要目的还是为了缓解交通压力吧?越是大的城市,市内交通的压力,因为私人轿车的发展而越来越大,但路面面宽有限,不可能无限拓展,才会想到利用空中闲余的空间。”
“不过,这种压力也就只有我们夏国才最明显吧?主要还是因为我们的城市人口相对集中,而且汽车行业发展太快。如果我们出一系列的法规和条例,比如限制汽车出行,实行单、双号等,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交通压力。”
“当然,我认为最根本的问题,是人们过于集中在大、中城市,中、小城市相对来说,人口较少。各省、各省会城市的经济发展度不一样,对人们的吸引度不一样,造成了这样的不平衡。我们国家应该想办法来缓解这种居住地段严重不平衡的局面,才可能真正地缓解大城市的交通压力。”
邓教授顿时在手机里轻笑起来:“你以为,领导们不想改变这种局面?”
“当然是想的,只是目前碍于经济压力,在迁移百姓这一点上,有种种顾忌而不上大上。”王振济侃侃而谈:“当年搞三峡大坝,不是大移民了一次吧?所费资金只怕都够建一个新的城市了。”
“故土难离。”邓教授这回的声音变得悠悠的:“特别是老年人。无事的时候,就喜欢回忆年轻时或者幼时,想回到老家看看。想呆在老家,和亲朋好友们在一起。小范围的城市拆迁,都会遭遇很多问题,何况这种跨省的迁移?无数利益团体之间的平衡要注意保持和兼顾,还有经济承受力的事,就算是领导们想,也需要反复论证,一步一步施行。”
“我就举个简单的例子。西南的少数民族较多,面积较大,人数极少,但地处高原,就要考虑高原反应。东边的地势较低,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所以,如果某些企业想派员工们去西部,首先得许以利益。没大好处,谁愿意去西北呢?风沙大,没有太多的城市娱乐,还少水,生活上不怎么方便,那就只有指望多赚钱。外地年轻人的想法,和本地年轻人的感受肯定是不一样的。想要引来更多的外地人,只能靠利益,不能靠情怀。”
“要我看,西北和西南更适合建重工业。同时还要防止一部分别有用心的人来扇动独立。那不如把大家都放在一个重工业需要配合的大厂里,彼此生活一段时间,互相融合了,或许,这种隐患就可以消除了。”
老师难得这么和自己掏心,王振济也就接着道:“您说得有道理。京城、汇金和南方的打工人之所以那么多,主要还是因为生活方便,收入相对较高。如果生活没那么方便了,那么收入就更加要高一点,才能吸得年轻人才去。”
“我当初之所以在高研士毕业之后没有回绍市,还是留在汇金,就因为这里更能让我施展,更有希望赚到大钱。但退一万步说,如果西部地区需要年轻人才的加入,如果领导们愿意给我更大的话语权,更好的发展,那我也愿意去那边拼个几年。”
“所以,西部开发的前提,还是要看领导下了多大的决心,愿意给出什么程度的条件。而这个条件,是建立在经济能够负担的基础上。”
停了一停,王振济又道:“不过,我觉得,眼下这两年里,国家可能会在能源技术上加大转化的资金投入力度,对于道路拥挤这样的小问题,因为还没有到临界点,没有对经济增长造成大的影响,所以,短期内,可能不会有太大的迁移方案。”
邓教授继续在手机里沉默了一阵,而后失笑:“你小子,很会转移话题啊?我之前问你的是关于小型私人飞行器和城市空中飞行线路可行性的话题,你现在就给我歪到东西部开发和人口迁移上了!”
王振济马上解释:“随着大学生们的一年一年的毕业和就业问题的凸显,人才移向问题,本来就是我们国家有关领导必须要好好考虑的问题。东部大城市的市容量是有限的,到了一定的承受度,就必须要想办法把这些高校里毕业的人挪出去。”
“挪向哪里最平衡?当然是往人少的西部挪!所以,早点好好思索这个问题,请专家们好生论证这个民生课题,总好过一方面东部挤到爆,另一边西部太空旷,两边的发展极度不平衡要好吧?”
现在,东西部的经济发展水平严重不平衡,在一定程序上,就会引起贫富不均的意识反抗和民众的逆反心理。何况,西部的地域占地那么大。
当然,西部也不是没有发展较好的大省,但那里是靠着旅游业发展起来的。说白了,靠的是东部居民的大输出。如果没有东部居民去,旅游业就萧条了。
从这一点上说,西北部的某农业大省,虽然总体的经济水平较低,但是,在内部自立更生的能力上,其实还要强过它南部的这个旅游大省。
王振济的话还在继续:“老师,您在京城,在学校,肯定也听过不少关于毕业后如何就业的问题吧?不是每个京里高校的毕业生都能成功留在京里生活工作的,那么,不能的那些大学生,他们除了回家之外,还想去哪里?以及国家需要他们去哪里?”
“当然,我们的专业是理工,不是社会人文,这些民生问题应该交由社会经济学家去考虑。但是,如果他们能够缓解人口的压力,那市里的交通压力相对小了,我们研究新技术的压力也会相对变小。”
“行了!”邓教授无奈地在手机里道:“你说的这些,京里早就有很多专家在讨论了。可惜,所费过大。”
“我看是要牵动的利益群太大,所以争不过来吧?”王振济鄙视地一言道破:“有些专家,纯粹就是利益团体推出来的代言人,不是真正的专家。”
“振济,”邓教授这时就有些不悦了:“我知道这些年来,有不少名义上的大v经常会借着自己的学历,在网上传播一些不太好的言论,但是,各行各业,都有一些在真正做实事的老专家。你不能因为一个人不行,就产生偏见。”
“好,这是我的错。”王振济马上低头认错:“我不能以偏概全是吧?那么,我先来假设,如果东、西部的人群被分均匀了,或者在一定程度上,东部向西部分流了,那么,每一个大城市的流动人口没那么多,首先,房价有可能会降,其次,私家车数量有可能大幅减少,那么,交通压力没有了,空气转好了,我们研究新技术的压力就不会那么紧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