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零章 绞杀之局(1 / 2)
大厅之中,一阵夜风穿而过,使得烛光摇曳,也使得四周梁柱布幔的影子宛如鬼影一般乱窜,不免有些阴沉可怖之感。
棋盘之上,黑白两色的棋子纵横交错,相互绞杀,惨烈无比,如今整个棋盘上的所剩余的空间已经不多了,整个棋局算是已经进入了最后的收官阶段,就看最后的这十几手,甚至是几手之内的落子了……
尤其是收官之时,先手后手的差距,简直可以颠覆一整盘的棋局……
袁隗粘着一枚棋子,在棋盘边上轻轻的敲击着,发出笃笃的声音。
虽然在大朝会上,袁隗对于迁都之议默然不出声,并不代表着他同意迁都。准确的说,若是只有皇帝刘协和相国董卓两个人迁移到长安,袁隗会立刻举双手赞成,甚至还会立刻配合着要啥给啥,甚至连国库都搬空了都无所谓。
河洛富庶,不是说洛阳城中的国库有多富裕,而是说整个河洛地区从光武帝建都洛阳开始就不断积累财富,在这里有最肥沃的土地,这里有最完善的水利,这里有最众多的士族……
不得不说,董卓,又或是李儒的这一招的确完全出乎了袁隗的意料之外,袁隗真的没有想过董卓方面居然有这么大的魄力要进行迁都。
迁都在任何朝代,任何时刻都是非常重大的一个事情……
刘邦当初是有将洛阳作为都城的打算,但是最后还是选择了定都长安,是因为当时秦朝虽然被灭,但是还有很多秦朝的部队在边境抵抗匈奴,若是刘邦不镇守在长安,慢慢的将秦朝遗留的那些问题消化掉,万一关西人又找出一个什么秦四世、秦五世,那怎么办?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时刘邦的政权并不稳固,各地分封的诸侯,还有战国时期残留下来的本土贵族势力还是很强大的,所以选择在一个四通八达洛阳并不是一个好选择。
洛阳虽然是全国的中心,但是也是同时意味着随时随地都可能遭受到四面八方来的攻击,还不如选择地域险要容易防守的关中设立长安作为都城更好。
而且最重要的是此举逼迫许多当时跟随刘邦的那些山东士族不得不远离故土去长安担任官职,脱离了他们原有的根基,确保了刘邦脆弱的政权在关中地区得以逐渐的壮大……
而刘秀定都洛阳——刘秀认为汉为火德,忌水,故改“洛”为“雒”,所以也称之为雒阳——是因为当时刘秀能够取得天下,与南阳帝乡、河北龙兴这两大基本支持面离不开关系,并且当时反对王莽的军队除了绿林军之外,还有关西士族支持的赤眉军残部仍在关中地区,甚至连陇中,蜀中,河西,青州,徐州等等许多地区还有强大的地方政权并没有完全臣服,所以贸然离开两大支持地区,而去一个残缺破损严重的长安建都是不理智,也是不现实的行为,因此不得不定都于雒阳。
但是也正是因为刘秀定都雒阳,汉朝的政治中心东移,所以东汉一直以来对于河西走廊的控制力度就比不上西汉时期,导致雍凉地区的羌胡问题始终困扰着东汉的历代君臣,直至董卓也是借讨伐羌胡的叛乱的原因才崛起于雍凉……
一啄一饮,均是天定。
原来袁隗一直围绕着京都政局在下棋,没想到董卓和李儒居然公然想另开一盘新棋,不和袁隗在洛阳这一块棋盘上玩耍了。
在这一点上,袁隗十分佩服董卓和李儒。
这种战略性的眼光和手腕,才配做对手!
不过么……
真以为你们能够做到?
而现在董卓欲迁都长安,在袁隗看来,无非就是想走刘邦的老路子,脱离关东士族的控制范围,尤其是南阳、河北士族的影响,重新确立一块独立、自由的政权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