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1 在文抄公的路上一去不复返(1 / 2)
当即陈景恪就换了一身衣服,跟随内侍前往皇宫,在甘露殿大殿见到了李世民。
当时李治也在,不过被李世民给支了出去。
李治知道这是要他回避,慌忙起身离开。
看着他的背影,李世民脸上明显露出一丝不悦,也不知道哪里惹了他的不喜。
不过陈景恪却不敢多问,只假装什么都没看到。
同时被撵出去的还有起居郎,这次那位起居郎没有任何反抗,当即就起身离开了。
任封也很识趣的带着其他侍者离开,殿内就只剩下他们两个人。
这让陈景恪更加肯定,李世民要谈的和《老子》有关。
但李世民却并未直接进入正题,而是问道:“你送给小兕子的那两首诗我看了,果然出口成章。”
陈景恪谦虚的道:“不敢当圣人夸赞,不过是偶有所得。”
李世民从桌子上拿起一张纸,道:“我也写了一首诗,帮我点评一二。”
陈景恪有些惊讶,这是要做什么?不该谈正事吗,怎么突然让点评起诗词来了?
李世民确实具备一定文学水平,这一点是母庸置疑的,前世有许多诗赋流传到现代。
陈景恪看过其中一首《威凤赋》,文学水平极高,李世民也因此获得了‘二凤’的雅号。
虽然就只看过这一首,他却并不慌。
正所谓熟记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偷。让他原创写诗确实有难度,但鉴赏能力还是有的。
再说李世民是皇帝,他的作品你敢批评?想办法吹就行了。
小心的接过,低头看去只见上面写着一首长诗:
正日临朝
条风开献节,灰律动初阳。
百蛮奉遐赆,万国朝未央。
虽无舜禹迹,幸欣天地康。
车轨同八表,书文混四方。
赫奕俨冠盖,纷纶盛服章。
羽旄飞驰道,钟鼓震岩廊。
组练辉霞色,霜戟耀朝光。
晨宵怀至理,终愧抚遐荒。
描写正日大朝会盛景的诗,不外乎是万国来朝。顺便还谦虚了几句,不敢和虞舜比,但也算是国泰民安之类的。
至于文学水平吗,实话实说一般。但他自然不会这么说,而是夸赞道:
“好诗,大气磅礴描绘出了正日大朝会之盛况,由此衬托出了大唐之强盛……”
“‘虽无舜禹迹’又体现了圣人虚怀若谷之心……实乃上佳之作,臣佩服。”
反正就是一通吹嘘,哪都好。
李世民有些自得,他也很满意这首诗。不过他尚保持着清醒,知道自己的真实水平。
等陈景恪吹嘘完,他才说道:“休要阿谀奉承,说缺点。”
陈景恪为难的道:“圣人这首诗写的极好,我实在找不到缺点。”
李世民道:“说,我恕你无罪。”
陈景恪依然道:“我是真不知该从何说起。”
李世民似乎早就猜到了他会如此,没有再强迫他点评,而是问道:“看了这首诗你有何感触?”
陈景恪心道不就是拍马屁吗,前世那些文学影视作品里太多了,随便抄一段就行:
“感受到了大唐的繁荣强盛万国来朝,此皆圣人之功也……”
李世民等的就是这句话,马上道:“既然有感触,那就赋诗一首,也写一写正日大朝会的盛况吧。”
陈景恪没想到他会提出这样的要求,连忙婉拒道:“我并未参加过大朝会,如何能写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