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李恪(1 / 2)
(第一百二十九章出了点小纰漏,民部尚书裴矩在贞观元年就去世了。现把民部尚书改成戴胄,戴胄在历史上是贞观三年升任民部尚书的,这里提前一年让他上位。)
午休过后,李枫便带着张环、李朗两个亲卫去了泾阳县衙。
陆春明得到衙役的通报后,下意识的就像走后门跑路。他现在完全不想见李枫,可又不能真的一走了之,只能硬着头皮出来迎接:
“李侯,是什么风把您吹来啦?”
“陆明府太客气了,某就是来问问,某那五十顷地和一百户食邑什么时候能到位啊。”
陆春明也不罗嗦,让人拿来地图在案几上展开:“李侯,您自己看吧。”
李枫看都没看地图,笑着说:“地图就不看了,某事来给你出注意的。”
“什么主意?”陆春明狐疑的看着李枫。
“县里应该没多少土地了吧?某那五千亩地,怕是不太好着落吧?更何况还有一百户食邑。”
陆春明闻言沉默了,李二封赏李枫只要动动嘴,中书门下的大小官员们只动动手要签押就行,可是这地和人都要从泾阳县出啊。
一百户人家倒是不困难,但是这五千亩地就很棘手了,泾阳除了山林之外已经没有多少荒地了,真要划拉就要动官田了。
“不知李侯有何见教?”
“你去找户部啊,就说:某不要荒地,县中官田不够,希望户部可以从咸阳划地。不就行了?”
李枫之所以给陆春明出这主意,就是不想再找人换地了,上次那一万亩地,废了不少功夫才搞得连城一片。这回地要是全是从泾阳划拨,那地块能碎的跟豆腐渣差不多,还不如从咸阳那边想办法。
陆春明眼睛一亮,说道:“多谢李侯指点迷津啊!”
“陆明府客气了,没其他事的话,某就先告辞了。”李枫拱拱手说道。
“李侯慢走,下官还有一事相求。”
“何事?”
“眼下寒冬将至,县中养济院缺少医匠和各种药物,不知李侯能否请太子稍微过问一下此事?”
“某会尽快促成此事。”
泾阳县养济院出现医匠短缺的问题,别的县肯定也会有缺口,医匠问题不解决的话,养济院的实际功能至少要被削弱三分之一。
必须要扩大医生的数量,李枫决定继续给孙道长加加担子。
。。。。。。
李枫前往泾阳的时候,李泰正带着李恪在庄子里溜达呢。
一路上,李恪显得很沉默,只是静静的看,很少会向李泰提出问题。
“三哥,你啊,就是想的太多了。”李泰看着李恪那别扭的样子,忍不住说道。
“什么意思?”李恪有些摸不着头脑。
“你这次来,也是想拜叔父为师的吧?”
“嗯。”
“你是不是担心自己身份特殊,怕被拒绝?”
“”
“用叔父的话来说就是你的心理负担太大了,不好。”李泰跟个小大人似的说道。
李恪看着小胖子那摇头晃脑的样子,没由来的想踹这小子一脚。不过小胖子说的的确有道理,他心里的负担的确重。
他老娘是前朝公主,他虽然是庶出,但出身却是皇室中最为尊贵的。他明白他是永远不可能继承皇位的,他这个隋炀帝的外孙继承皇位,那些跟着李渊起兵或是当年各路诸侯麾下的文武们该如何自处?
但是有不少前隋的大臣,对于他这个继承了隋炀帝血脉的皇子抱有一些不太实际的期望,而更多的大臣则因为他的身上的血脉,对他保持相当大的戒心。
他想改变这个现状,却不知道该从何开始改变。
“说起来,你想好学啥没有?”李泰看着出神的李恪说道。
“什么?”李恪被问的一愣。
“我说,你想学习哪一方面?农事、水利、采矿、冶金、化学、术数还是其他的什么?你不会来之前都不知道这里能学什么吧?”
“我我当然知道。”李恪梗着脖子说道。
其实,他知道个屁。李家庄本就是个半封闭的地方,外人很难进入,庄户们也不会满世界嚷嚷自己孩子学了什么(就算嚷嚷他们也弄不清学的是什么),知道些内情的房玄龄等人更不会给李枫搞宣传。
这年头几乎所有的学堂学习的都是五经,顶了天再加个术数,很少会涉猎其余的学科。这就导致学生如果无法通过科举成为官员,就业选择会很窄,脑子灵光还能当个小吏或是混个幕僚干干,脑子不灵光的教书先生就算是职业天花板了。
而李枫的学堂里除了五经之外,学的都是正儿八经的技术和手艺,只要认真学习,学成后就可以找到一份在这个时代很体面的工作。更重要的是,这年头朝廷的官员并不都是科举产生的,他们可以很容易的进入六部九寺成为技术型官吏。
一旦把李枫的学堂的教学内容传出去,那些寒门子弟怕是能把整个李家庄塞满。当知识就是财富成为现实的时候,人们对学习热情将会空前的高涨。
“那你说说你要学什么?”李泰狐疑的看着李恪,他觉得李老三实在装。
“我要学的是经世济民之术!”李恪憋了半天说了个很高大上的名词。
“哈哈哈!”李泰抱着肚子笑的直不起腰。
“你你笑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