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观音出灵山,先拜苍梧仙(1 / 2)
总算观音菩萨冷眼旁观之下,对于满殿僧侣的念头了如指掌。而且观音菩萨心中自有分教,知道佛法东传大师索取,周云舒张芜荻虽然因为种种原因,如今对佛门无甚好感,但终究也是知道大局为重的。何况,他早就有了“暗盟”,各取所需,并不会担心周张二人会在这上面刻意为难。
真正要担心的,并不是开启西行取经一事,而是在取经路上的八十一难,那才是关键!可以想象,那周云舒张芜荻必然不肯善罢甘休,会一直盯着佛门的动向,若有逾矩之处,少不得会被放大了来诘难——那才是让人头疼之处!
毕竟,整合力量,备战异界乃是共识,但这其中,谁得到更多的气数却不一定。倘若佛门被抓了小辫子,那自是没得说,气数上也就会大打折扣——这一节,才是观音菩萨觉得头疼的地方。据他所知,佛门之中,设置劫难的那几位,可都不是“老实”的主儿啊!
“走一步看一步吧!”观音菩萨心中暗自打气,左右他也不是跟佛门彻底一条心,等到两界大战爆发,他也要回归玄门。若是事不可为,早些退出也没什么的……好吧,这种泄气的念头,只是偶尔会在观音菩萨的心中转一转,随即就会被他深埋心底……
且不说这些有的没的,把握着眼下的尴尬局面,观音菩萨深知若是就这么冷了场了,那后果未免太过可怕,甚至于整个佛门都将面临一种危机。在这即将爆发两界大战的当儿,无疑会是一件大损元气之事。从长远来看,可不是什么好事儿——话说如不是这种大局观在支撑着观音菩萨,这个纪元的佛门之中的种种勾心斗角,这位只怕早就厌烦了想要急流勇退来着。
心中无奈,但观音菩萨面上却不显露分毫,上前一步,双手合十,念了一声佛号道:“阿弥陀佛,弟子愿往,去那东土寻一个取经人来也。”
世尊如来心中一叹,暗道这一纪元佛门声势远不如以往,以至于众位僧侣都不似以往那般心往一处!当真是有些可悲可叹。只是这时候却不是计较这个问题的时候,相信只要过了这个坎儿,佛门迟早会在他手上重新拥有凝聚力,浴火重生,走向更加辉煌!
当然了,此间都是后事,眼下重点,却在佛法东传一事。当下那世尊如来便大喜道:“别个是也去不得,须是观音尊者,神通广大,方可去得。”
这句话,就是强行圆场了!也没办法,人心不齐,他总不能以霸道相挟吧?还庆幸着观音菩萨有大局观,知轻重,懂事理。以往偶然间对他有所疑心,当真是大大的不该!
却又听那观音菩萨道:“弟子此去东土,有甚言语吩咐?”
世尊如来便说道:“这一去,要踏看路道,不许在霄汉中行,须是要半云半雾:目过山水,谨记程途远近之数,叮咛那取经人。但恐善信难行,我与你五件宝贝。”即命阿难、罗睺罗,取出锦斓袈裟一领,九环锡杖一根。
将这两件宝贝亲手交给观音菩萨,世尊如来言道:“这袈裟、锡杖,可与那取经人亲用。若肯坚心来此,穿我的袈裟,免堕轮回;持我的锡杖,不遭毒害。”
观音菩萨当即皈依拜领。却又见那世尊如来又取出三个箍儿,递与他言道:“此宝唤做紧箍儿。虽是一样三个,但只是用各不同,我有金紧禁的咒语三篇。假若路上撞见神通广大的妖魔,你须是劝他学好,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他若不伏使唤,可将此箍儿与他戴在头上,自然见肉生根。各依所用的咒语念一念,眼胀头痛,脑门皆裂,管教他入我门来。”言道此处,那世尊如来又顿了一顿,迟疑道:“罢了,别个也就算了,那猴子虽然也要护持取经人,但这箍儿却是不好与他带上,以免横生枝节。此间轻重,菩萨自行拿捏便好。”
观音菩萨先是一怔一愣,随即便心领神会!诚然,区区一只猴子不足为道,但周云舒张芜荻这两个横插一缸子,事情可就没那么简单。那猴子愿意保取经人一路平安,已经是很不错的开始了,想要奢求更多,试看月光菩萨前车之鉴!
且不说关于猴子这一件事情上彼此的默契,那世尊如来又叮嘱一句:“菩萨此行,当先去那苍梧山走一遭之后,再行往东土寻觅取经人。此事事关重大,轻忽不得,菩萨切记才是!”
观音菩萨闻言,踊跃作礼而退。他倒是知道世尊如来为什么会有此一说,只不过,堂堂佛门至尊,却在这时候把这等话明着讲出来,多少有些不合时宜,更不像是世尊如来唯我独尊的性子!只不过,观音菩萨长袖善舞,自然知道有些时候,些许疑问放在心里便是,挑明了的话,且不说有无必要,往往更会扩大事端,引发极为恶劣的后果……
于是乎,观音菩萨即唤大徒弟惠岸行者随行。那惠岸使一条浑铁棍,重有千斤,跟在观音菩萨左右当一个降魔的大力士。观音菩萨则将那锦斓袈裟袈裟装入一个包裹,令惠岸行者背了,自己则是将金箍藏了,执了锡杖,径下灵山。这一去,有分教:佛子还来归本愿,金蝉长老裹啃檀。
那观音菩萨出了灵山,一朵祥云横越千万里,落在周云舒张芜荻的道场苍梧山中。如今距离当初猴子聚旗反天已经过了好几百年,周云舒早早地就回到了苍梧山中,每日里不是跟张芜荻“鹣鲽情深”,便是调教那一条小白蛇,要么便是给被关在“小黑屋”的猴子念一念道德经书,日子倒也悠游快活!
当观音菩萨的云头落下的时候,周云舒跟张芜荻正在那探讨武艺——这是他们两个每日的消遣之一,虽然已经陈旧了大罗金仙,但一身本领,可从来没有放下过。探讨武艺功夫,砥砺智慧火花,相互促进,共同探讨,本就是他们两个合藉双休,道行精进的缘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