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李梅降生(1 / 2)
李梅的家乡处于一个三省交界之地,位于本省的西部边陲,号称精准扶贫首倡之地。多年前,属于全省最偏远最贫困的县了。
李梅出生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
当时,中国国门初开,国人犹如一群井底之蛙,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跃跃欲试。一些能力强的,自然也就是成了第一批跳出井口看到了外面的花花世界的幸运之蛙。
当然,绝大部分平凡的井底之蛙,他们并没有觉得井底有什么不好,他们安于现状甘愿坐井观天。
他们朴实、和蔼、友善、热情,他们的心很小,只装得下这小小的天地。
李梅的父亲李大山便是万千这样的井底之蛙中最普通的那个。
李大山祖上都是生活在大山里的,他们的理想就是:放羊——娶婆娘——生娃!
这种无限循环到李大山这一代已不知有多少次了,不过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无限循环还要往后无限循环。
陈月娥已经怀胎十月,临近生产,她可是承担着“关键使命”的,李家的“无限循环”需要这个“关键使命”而继续下去了。
“重男轻女”也许是经济落后地区的一种普遍现象吧,而且这种落后的思想观念仿佛会传染一般。
一开始是父母辈重男轻女,因为家中如果没有男娃将来很多重体力活就没人干了,更重要的是这在经济落后的大山里是一件让人抬不起头的事情,最关键的是断了祖上传下来的“无限循环”,愧对先人啊。
而先出生的女娃娃们也会“重男轻女”,她们也是无比期待母亲能生个男娃的,大山里的女娃地位低下,她们终日活在周边人鄙夷的目光中,小心翼翼地做好自己该做的一切事情。
她们会在内心虔诚地祈祷:父亲喝酒不要醉、父母不要吵架,家中一切都平安顺利!
否则,带给她们的就是:轻则一顿唠叨,重则一顿打骂。她们清楚地知道,想要洗去她们的“原罪”,唯一的办法就是母亲赶紧生一个男娃!
深夜的大山中,李家的三间土房灯火通明,显得十分孤单而又热闹。
中间的堂屋和左边的正房各生了一堆烈焰拱拱的柴火,厚厚的一堆干柴在烈火的烘烤下噼啪作响,火苗子高高蹿起,几乎都要接触到屋顶那已经被熏黑的房梁了。
李家跟大山里其他居民一样,都是一出生就实现了“柴火”自由,屋前屋后,极目望去,取之不尽,用之不绝。
尽管如此,李大山还是提前半年就准备好了今晚要烧的木柴。那都是他亲自到山里锯的碗口粗的大树,去枝去叶去皮,劈开后晒干,然后在屋前堆砌整齐,形成一道十多米长两米多高的木墙,颇为雄伟壮观。
如此重要的夜晚,李家自然是来了不少平时走动比较多的邻居和朋友,男人们都在堂屋中围着火堆坐了一圈,女人们则进入左侧的正房,为产妇加油鼓劲,安抚情绪。
李大山做为这一家之主,此时自然是要拿些压箱底的好东西来招待客人。烟是芙蓉牌的,一人一包;酒是邵阳大曲,一人足有半斤。
招待完客人,李大山回到自己的位置,掏出旱烟袋,熟练地卷起了烟卷。
左侧正房内的氛围就比较热烈了。虽然是冬天,但是经过大火几个小时的烘烤之后,房间内已经十分暖和了。
女人们都脱去了厚重的外套,个个双脸通红,露着一口大白牙,说着那些大山里的人都听得懂的笑话。其中还不时夹杂着一些“荤腥”,瞬间激起了一阵放荡的笑声。
角落里的那个破旧的电视柜算是这个家里唯一一个比较时髦的家具了,柜子里那个红色塑料外壳的14寸黑白电视机是李大山思索再三而用一头羊换回来的二手货。
电视播放的是《上海滩》,那个年代这个剧在中国十分火爆,就算是在大山里,也会有很多忠实粉丝搬着小板凳聚集到买得起电视机的家庭中围观。
在那个特殊的日子里,任凭周润发和赵雅芝如何深情演绎,谈笑风生的女人们始终没有抬头看他们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