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 雨中转移(2 / 2)
因为负责殿后,不需要再分两路探索,所以只是一个行动小组。因为负责殿后,可能遇到的风险甚至不比开路的行动组更小,因此整个十组全部都是年轻人,而且以年轻男人为主。
焦盛海的一组跟在三组之后,另外一个四组跟在二组之后。队伍中间的五、六、七、八这四个小组老人小孩的比例最高,行动能力和应变能力最弱。一组、四组、九组的老人小孩比例居中,高于开路和殿后的三个组,低于中间的四个组。
从结构上看,这个转移行动的分组和人员搭配还是很有智慧的,也是相当合理的。列徐盛和古青木也不能不佩服。
列徐盛一群人被编入了四组,本来焦盛海的意思还是希望由有着相当丰富经验的列徐盛担任组长,可列徐盛刚刚加入,甚至身份都仅仅只算指挥中心会议的列席者,如果强行担任组长,剥夺了指挥中心的八个小组长之一的权利,那也说不定到时候会遇上什么不测的情况。
四组的组长叫做曾投,是八个小组长中年龄最小的一个,策达体育大学运动训练学院的学生会主席,也是一个很有魄力很有责任感具备组织能力的年轻小伙子。
列徐盛很喜欢这个身材很壮实的练体操专业的小伙子,尤其喜欢他那充满微笑的态度。
曾投也曾非常虚心的向列徐盛请教,而且大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当听到皮良楚的事迹时,充满了好奇和好感,很想结识这样一个充满了传奇的男人,并且特别佩服皮良楚所具有的勇气、智慧和应变能力。
如果没有意外,整个转移可能两个多小时就能完成。
大家忧虑的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整个转移过程中小雨会不会停,什么时候停?也就是说这个小雨会变成中雨大雨还是停下来,这不同的情况下需要采取的应对是不一样的。二是如果发生意外或者雨停的情况下,是否应该丢车保帅?也就是说,那些乘坐车辆机动性更强的人群是否应该不顾步行的人群而直接以最快速度赶去sns。
关于第二点忧虑意见分歧比较大。
一种意见认为应该丢车保帅,不然很可能全军覆没。
一种意见认为应该暂时放弃步行人群,机动性好的人群尽快赶到sns去求援,好过抱在一起覆亡。
一种意见认为一旦出现情况,机动性好的就尽快赶去sns,其他人要么退回要么寻找躲藏等待机动部队到达sns后返回来接应。
一种意见认为关键要看出现特殊情况的距离,如果发生在距离“安全屋”比较近的地方就迅速返回“安全屋”,如果已经行程过半那就必须尽快赶去sns。
一种意见认为本来就不应该集体一起转移,而是应该分三批次全部乘坐车辆行动。
焦盛海之所以不考虑分批次,主要就是这个分批次也存在很多难题,哪些人应该是第一批次?哪些人应该留在最后?第一批次的人去了还能够开着车辆返回吗?
第一批次希望最大,可是未知的危险也很大。最后一批次还有机会转移吗?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计划已经尽可能考虑到各种情况,也足够完善,这是这次转移的主观因素,也是相对可控的因素。客观条件不由人,谁都没法去决定,只能做好应急方案,随时根据客观情况做出最佳决策。
雨水就是客观条件中最重要的条件。没有雨水的晴天和有雨水的雨天怎么说都会存在巨大差别。
运气不是一般的好,也不知道是列徐盛的运气好,还是焦盛海的运气好,还是整个3多人的运气好。
转移的三个小时里,小雨时而变成中雨,时而又恢复小雨,总之老天爷没打算让雨水停下来。
按照b计划,焦盛海寻找到两个小区里躲藏起来的4多名老少男女幸存者。并且顺利的把这些幸存者一起带到了前海寺s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