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城南鏖战(1 / 2)
李弘茂此时没有任何的想法。
眼前的情势没有给他任何想东想西的时间,主观上他也没有什么可想的。什么前世今生,什么过去未来,什么生存发展,什么尔虞我诈,统统都丢到了一边。
唯战而已。
从内城的安泰门兜了一圈跑到城南的镇海桥,距离并不近,而且士卒都是披甲行军,所以此时的唐军体能消耗很大。但敌军的消耗更大,而且激战了一晚,还没顾得上吃饭,两相比较,李弘茂和他手下的唐军在体能上还是占有优势。
李弘茂率军冲向镇海桥的时候,已经有吴越兵漫到镇海桥来了,但是不多,是一片建制不全的零散部队。他们应该也不熟悉地形,只是看到有一座桥,看到前面的唐军过桥逃跑了,也就跟着追了过来。
“放箭!”黑云都副统军郭廷谓趁着敌军立足未稳,率先发起攻击。
此时的黑云都已经有了4个指挥,除去都虞侯张云德带着3人把守安泰桥外,剩下的兵卒已经全部在各级军官的带领下进入战斗位置,他们是人手一张硬弓,其中每一伍还有一张脚踏弩。此时郭廷谓一声令下,黑云都的士卒便沿着镇海桥两翼展开,列队轮番朝对岸的吴越兵射击。
就听到一阵嗖嗖嗖的破空声,黑云都的箭雨从天而降,落在奔杀而来的吴越军中。
双方的军服很好辨认,黑云都的士卒穿的都是铁甲,只是那种高大威猛的陷阵兵穿的是全身甲,而相对而言扮演辅助角色的士卒主要是胸甲,手臂和大腿则穿的是皮甲,除了甲之外,他们的军装倒是一水的黑色。
李弘茂的亲卫,包括那三十几个女亲卫则都是全甲。只是铠甲的形制和材质有些不同,那些女亲卫,李弘茂是请匠人按照他的设计给她们专门打造的板甲加内衬的锁子甲,份量稍微要轻一些,但是防护能力更为优秀。亲卫们内穿的军服则是象征皇家威仪的明黄色,他们的铠甲也更偏近于金色,很好辨认。
李弘茂曾经提出过亲卫的着装要和战斗部队保持一致,而他的将领们却都表示能识别身份更重要,比如李弘茂的亲卫出现在战场上,不但能鼓舞士气,还能够形成威压,约束军纪,甚至更有利于行军、运动的指挥。
实际上,又有几个皇子、亲王会亲自投入到战斗一线呢?他们通常都只是出现在战场的最边缘,甚至摆在远离战场的安全地带当一个道具罢了,自然也没有认真考虑过被识别,被狙杀的问题。
而对面的吴越军也很好辨认,他们的铠甲形制与唐军不同,而且他们的铁甲率没有唐军那么高,尤其是跟黑云都比更差得远,铁甲主要遮护要害,更多的部位都是用皮甲。里面的军服则是草绿色的,也很好辨认。
至于留从效的泉州兵,他们原本属于闽国军队,铠甲的形制与唐军也不同,内穿的军服是灰蓝色的,也很好辨认。
此时,一片草绿色的吴越兵刚刚从城门涌进来,中下级军官指挥着自己的士兵去抢占有价值的目标,其中就有几百人朝着镇海桥涌过来。但是他们还没有靠近桥头,就被漫天飞来的箭雨射了个措手不及,几乎是第一时间就倒了一半。
没有中箭的,在军官的指挥下聚成一团,试图组成盾阵来遮挡箭雨,但不等他们结好阵,对面的唐军已经飞奔过桥杀了过来。
最先杀向吴越军的,是黑云都指挥使孙大元的第一指挥,孙大元是黑云都的老人,也是李弘茂接手黑云都提拔的第一批军官,原先第一指挥是张云德兼着指挥使,现在孙大元已经完全将第一指挥接了过来。
作为黑云都的老人,又是永安王亲自提拔的军官,孙大元的风格就一个字:猛。黑云都惯用的武器是双手大剑,这种剑长约一米五,剑身很宽,很重,既可以刺,也可以砍,还可以砸,曾经的淮南节度使杨行密就靠着一支黑云长剑军横扫淮南,威震八方。
现在的黑云都真正能用好这种双手大剑的人不多了,那些扩充的新兵,用的还是长枪这种廉价而且容易上手的武器。但是在孙大元以及一批老兵的带领下,第一指挥杀入立足未稳的吴越军中,说砍瓜切菜那是演义里的,但实际的战况,也确实是孙大元的第一指挥对吴越军形成了绝对的碾压。
很快,在箭雨中幸存下来的吴越兵被孙大元的第一指挥杀得七零八落,几乎就没有剩下几个。后面一波进城的吴越军看到唐军这么生猛,气势就弱了许多,士兵在看伍长,伍长在看队长,队长在看都头,都在等待着下一个指令,都没有第一时间接应被杀散的友军。
而这时,李弘茂的唐军已经全员度过镇海桥,结阵向城门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