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兄弟齐心,其利断金(1 / 2)
李弘冀的南昌王府就是原来杨吴的皇宫,无论是在占地面积、建筑规模、装修水准还是几百人的王府工作人员,都是李弘茂在建州的永安王府所不能比的。这才是一个王府该有的样子。
相比之下,李弘茂的永安王府真的太lo了。
但是李弘茂的永安王府里有的一样东西,李弘冀的南昌王府却也是没有的。
那就是林仁肇这样的军事天才一眼看到也十分惊艳的,制作得非常细致和实用的沙盘。李弘冀这里,更没有一支专门给他制作沙盘的专业参谋团队。
他只有一张这个时代通用的天下情势舆图,还是杨吴皇宫里留下的旧物,从时间来看,差不多是前唐宣宗时期的了。这还是李弘冀,换成李煜,在他日常起居的宫室里,是看不到这些东西的。
此时李弘冀偌大的书房里,只有他和他请来的高人陈陶,两人站在这张可以当做文物的舆图前面,时不时地交谈着。
“先生,”李弘冀恭敬地问:“二哥永安王弘茂来信,言年内石晋必有大事发生,甚或伪帝身死国灭,先生以为,弘茂是否言过其实?”
陈陶的年龄还不出来究竟有多大,但这是一位货真价实的白胡子老人家,也很有几分仙风道骨的样子。不过嘛,他其实也有出仕的心,只是没有合适的机会而已。游历到扬州,也不是那么凑巧,而是他本来就想来试试李弘冀这位皇长子这里有没有门路可走的。
结果李弘冀还真就把他视为座上宾,以师礼待之,这让陈陶很感动,也很受用。他可不是那种招摇撞骗的江湖骗子,年轻的时候,还是走过很多地方,也见识过天下的乱局,自问对天下大势还是有几分了解。
这时他听到李弘冀这么一问,心里面倒是一惊,事实上,他这两年也听说过不少关于石晋的消息,凭着他的经验推断,石晋的气数已经不行了。但他知道永安王也不过就是个少年,这少年又如何得出这样的结论的?
陈陶思忖片刻,道:“大王,不知永安王爷如何得知北朝将亡?”
李弘冀摇了摇头,苦笑道:“孤也不知。说实话,孤对于弘茂这个弟弟,实在多有不知。他才思聪颖,常有惊世骇俗之举,或许也不是他如何得知北朝将亡,而是他盼着北朝快些灭亡。”
陈陶沉吟道:“老夫游历天下,自以为初窥大势,北地朝野更替频繁,石晋得国不正,认贼作父,灭国自是旦夕之间。但若说年内……待老夫回去扶乩,或可得窥天机。”
李弘冀问道:“且不说天机,先生也以为石晋气数已尽?”
陈陶倒是郑重地点了点头,道:“数年之内,必亡。”
李弘冀更加疑惑地问:“若是如此,乃是我大唐北上中原,光复故土的大好机会,可二哥信中又劝我放眼东南,还让我向陛下请求改镇润州,这又是何故?”
润州在长江南岸,之前就是他们南唐的开国皇帝李昪起家之地,往南则是常州,常州就是南唐和吴越之间的前沿重镇了。
陈陶更为惊讶,他实在觉得,永安王能预判到北方石晋将要灭亡,已经是一个南唐的一个少年皇子智慧的天花板,但是没想到这个少年亲王不但对时局有如此的判断,更难得的是,对南唐自身的状况有如此清醒的认识。如果不是李弘茂身边有什么高人的话,那眼前的皇长子李弘冀,可就差了皇次子李弘茂一大截了。
不过这些话他也不能对李弘冀说,只能说:“大王,永安王如今在建州,或许对南面的时局更为清楚一些。北朝那是大唐的劲敌,但大唐若要站稳根基,吴越便是一个绕不开的地方。须知,吴越钱氏历仕中原,不论何人为中原之主,钱氏都以藩属自居,于我大唐而言,却始终如芒在背。以老夫看来,大唐若真有收复故地之心,便决不能对钱氏听之任之。”
李弘冀也悟出了一些道理,他看着那副已经过时了的天下情势舆图,深深地觉得东南面的吴越,无疑就是中原摆在他们南唐身后的一把刀子,随时可能在他们的背后捅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