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六章:比赛开始(1 / 2)
天下一武道会自1995年举办第一届以来,今年已经是第三届,各种流程与模式相对成熟。
专门负责组织、宣传、运作这个赛事的“天下武道”公司在权冠清的带领下,也越发得心应手。
这一届比赛与前两届相比,有了四点改变。
第一个改变是:举办地点,从红磡体育馆变成了龙岛武道馆。
红磡体育馆内的设备相对完备,但随着比赛影响力越来越大,只能容纳一万名观众的红磡体育馆就显得过于狭小了。
而龙岛体育馆则是在龙岛中心地带,将原本的惩戒所改造而成的武道中心,占地面积是红磡体育的十倍大。根据贝聿铭大师设计,场馆呈现模仿天坛的构造,由三层直径1米,8米,6米的环形台阶和中心的圆形场馆组成。
中心的圆形场馆直径22米,呈宝塔结构,上下五层一次性可以容纳四万名观众现场观看。
内部圆形比赛场地,按照五角星的比例,分成五个边角擂台和中心擂台。
擂台的形状,没有再按照国际常用的正方形擂台,而是采用了直径12米的八边形擂台。从高空看去,擂台如同一副阴阳双鱼图。
第二个改变是:比赛级别,从八个级别赛事,缩减成为了五个。
65公斤以下为羽量级;
65-75公斤为轻量级;
75-85公斤为中量级;
85-95公斤为次重量级;
95公斤以上为重量级。
无限制格斗是一种技巧和实力的综合运用,不像拳击比赛对体重的依赖性那么强。所以对体重差距放宽了一点限制,从原本的5公斤跨越一个级别,变成了现在1公斤跨越一个级别。
以前每五公斤一个级别开始前一周,选手们其实大都会超出级别6-8公斤,需要专门进行大量的节食、节水、体力训练来缩减体重,从而让自己尽量进入一个较轻的级别,从而获得优势。
但武者毕竟不同于运动员,他们需要的不只是肌肉,还需要适当的脂肪、适当的柔韧来施展自己的技巧,放宽体重之后,会让武者更专心于技能的磨炼,而不是节食、节水、体力训练来缩减体重。
第三个改变是:东、西对抗赛更加激烈。
第一届武道会,是由东方各国选手的八名冠军争夺出武道第一,和西方各国的挑战者一起向陈卓挑战。
东、西双方武者没有直接对抗。
第二届武道会,东、西双方开始了有限了的武道对抗,就是东方的八名冠军拳王和西方的八名冠军拳王,按照各自体重级别进行配对比赛,决出“东西混合八强”。最后争夺武道第一。
此战泰森力压群雄,登上了武道第一的顶点。
而这第三届武道会,东、西双方的对抗,将更加激烈。
这届比赛,东、西双方选手先决出羽量级、轻量级、中量级、次重量级、重量级五个级别的前四名。
然后东、西双方,按照五个级别,进行团队战。
五个级别,三局两胜,最后赢下级别多的一方为胜者,赢者通吃,武道第一由胜者之中产生。
胜者一方,有资格向高居皇座之上的拳皇--------陈卓挑战。陈卓将以一敌多,应对挑战者的围攻战。
不能以一敌多,何以盖压当世,无敌称皇!
拳术的东、西对抗是一个大趋势,也是观众最期待的环节。但陈卓在以前一直有意识的控制节奏。不让东、西双方选手过早的交战。
西方搏击界进入八十年代后飞速发展,各种顶级搏击赛事都是由西方发起。而亚洲却很少参与,缺乏交流的后果就是固步自封无法进步。但也因为人种的缘故,亚洲人的体力很难与西方媲美,造成亚洲人不愿战,战不过的情况。
1994年的比赛中,四位东方冠军全部败在西方选手拳下,给当时的各国选手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对西方拳手产生了一定的恐惧心理。如果不是最后陈卓将那八人全部击败挽回了一点颜面,上届比赛可以用悲剧收场来形容了。
所以之后的“天下一武道会”,陈卓就吸取了教训,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让东方选手与西方选手有限的对战,互相观摩,吸取经验。
而陈卓则站在金字塔的顶端,负责控场。即便后来“天下一武道会”赛事受到ba、bc、ibf的挑战,只要陈卓不败,那就代表着东方战胜西方,就能给东方选手变强的信
但是,雏鹰总归要学会飞翔。
陈卓已经保护了他们四年,让他们与西方选手接触了四年,现在终于到了检验他们实力的时候了。
成功还是失败不重要,重要的是让他们意识到,保护期结束,该面对现实了。
第四个改变是,奖金额度变的更大,东、西方选手奖金额度统一,全部以美元为单位。
比赛奖金:64强奖金,32强、16强、8强、4强。
各级别东方4强选手与西方4强选手,进行车轮战,以一方彻底战败为终止。胜者全体人员,每人再奖励2万美元。
东、西方五个级别三局两胜,胜利一方再奖励2万美元。
最后决出的武道第一,奖励5万美元。
所以最终算下来,单是奖金发放这方面,就会高达
64*1*5*2=64万;
32*5*5*2=16万;
16*1*5*2=16万;
8*5*5*2=4万;
4*1*5*2=4万;
4*2*5=4万;
4*2*5=4万;
5万。
合计:234万
如果加上一些其他费用开销,25亿美元才能完成这次比赛的举办。
对于一场格斗赛事来说,在全球都是独一无二的了。
而比赛的收入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