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章 制盐(1 / 2)
科学司或者说高尚和李虹两个人带领的明德书院的科研小组,他们的整体科技实力肯定是超过这个时代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问题的关键是,科学司的科技实力如何才能变现,而且还是快速变现。像曲辕犁,肯定是可以变现的,但这是细水长流的买卖。细水长流就意味着无法快速的积累财富,只能磨时间。而时间正是董明最缺的。
如果两年之内变法看不到特别大的成效的话,那么主持变法的董明,肯定会成为朝臣们攻坚的对向。而最能证明变n效的,无疑是朝廷的税收。董明就是想用两年的时间,让朝廷的税收翻番。
但是提高税收这玩意就好像做生意赚钱一样,你得有本钱才行。一点儿本钱都没有,空口白牙,说再多,也没用。
变法眼下缺的就是本钱,所以他才把开钱庄放在最开始的地方来做。钱庄差不多了之后,就得想办法来钱,而科学司就是董明想好的来钱的路子。
纺纱机受限于材料,基本上不可能投入使用。纺织机虽然可以投入使用,但是意义也不大。纺织机虽然可以提高织布的效率,但是这种提高,在眼下是毫无意义的。因为纺纱的效率提不上来。只有什么时候能够提供充足的纱线之后,纺织机的作用才能体现出来。
至于烟花这玩意其实意义也不大。光是培养百姓们的消费习惯都不知道要耗费多久。最关键的是,这玩意的需求量肯定不会高。
至于其他的,例如水泥、独轮车、三角梯等等,虽然都是好物件,但是变现的空间都不大。董明好生想了一会儿之后,摇了摇头颓然道:“除了这些还有什么?”
“那就是许能的那些粮种了。”李虹一摊手说道:“他倒是培养出了不少新奇的玩意。”
“是什么?”董明很是好奇。
“一种香料,也不知道哪里弄来的,吃起来麻麻的,味道也还不错还有就是一种叫苹果的东西,好像是在汉中的学生给寄来的。味道甘甜,水分充足。许能研究了一下给种了出来,不过眼下只有两三株,还没成树。最后就是水稻了不过他一直都在实验室栽培的,具体种植效果他也不敢确定。”李虹一股脑说了一堆。
董明皱着眉头听完,然后道:“看来都是暂时指望不上的。”
“尚书令,何不换一种思路呢?”一旁的沮授忽然开口说道。
“怎么说?”董明听到沮授开口,立刻问道。
沮授站起来,道:“余以为科学司眼下最赚钱的物件,其实是水泥啊!”
“这东西暂时不能流入民间。”董明直接说道。
“不不不!”沮授摇摇头道:“干嘛流入民间啊?朝廷向科学司采购不就行了吗?这修路得用吧?修补城墙也得用吧?这么大的量,科学司就是一年的产量也满足不了啊。”
“朝廷哪来的钱?”董明看了一眼沮授,刚说完,他就反应过来了。
“钱庄!”董明和沮授异口同声的说道。
“看来大人反应过来了?”沮授笑着说道。
董明点点头,大笑道:“某家竟然没想到这么简单的法子。”
办法其实很简单,科学司在钱庄开一个账户,买水泥的钱直接记在账户里就行了。朝廷不需要真的给出这笔钱。只要钱能够应对科学司的日常开支和原材料的成本就行!反正科学司有董明看着,是不可能出现一下子提取大量现金的行为的。
顺着这个思路再往下走,很多事情都可以通过钱庄来操作。只要账户上数字有变动即可,不用真的给出现金。
当然,这肯定是有风险的,而去说实在的,一个不小心就会伤害到大汉朝的经济发展。但是只要操作得当,能在出问题之前将这个窟窿给补上也就没事了。这一点信心,董明还是有的。
但董明还在犹豫,因为这个口子一旦开了,后人跟着学,那就凉凉了。眼下大汉朝的经济还处在自给自足的状态下,跟外国的经济还以朝贡贸易为主,朝贡贸易占贸易总量的比重很小。这么玩风险会很低很低。
但是日后可就不一样了。
这口子开了,要承担的风险可不只是这几年,还要承担后继者依循旧例搞砸了的风险。想了一会儿之后,董明做出了决定。
“公与这件事就你来做吧。”董明还是觉得冒这个风险。
一来他有把握能够平稳度过这段时期,二来后续的变法过程中通过律法的形式打一个补丁,防止后人跟着瞎学。董明也想清楚了,这是没办法的事儿,就算他不这么做,日后也会有人想到这种办法。
沮授闻言眼睛一亮,这可是一个重任!
“喏,授一定不会让大人失望的。”沮授一脸郑重的说道。
对沮授点点头,董明又看向李虹,然后拉着李虹来到自己的位置上。矮几旁边有一个三层的小柜子,每层都上了锁。董明将最下面那一层的锁打开,抽屉里面是一把钥匙。拿出钥匙,董明将小柜子挪开,柜子下面是一个暗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