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收服朱由检的大招(1 / 2)
了解了朱由检目前还不得干政的无奈后,朱由校识相地将话题转向了生活方面,关心起了弟弟的饮食起居。
他深知朱由检容易焦虑内耗的性子,便特意嘱咐他要注意保养调理,切莫太过劳累。
朱由校见他的皇兄再不提前朝政事,一直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了下来,二人有问有答,一时间竟也有许多欢声笑语。
永乐年间,明成祖迁都北京,依据“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的风水之说,判定紫禁城之北乃是玄武之位,当有山,故而命匠人挖掘紫禁城筒子河和太液、南海的泥土堆积成五座山峰,并将其命名为“万岁山”。
万岁山西临北海,南与神武门隔街相望,山下遍植果树,通称“百果园”或“北果园”,山的东北一隅则建有寿皇殿等殿台,供皇帝登高、赏花、饮宴、射箭,山中豢养有成群的鹤、鹿,以寓长寿,每至重阳,皇帝必到山上登高远眺,以求长生。
清军入关后,顺治皇帝根据《诗经》中“望楚与堂,景山与京”的典故,将“万岁山”更名为“景山”,辛亥革命后,景山被辟为公园,正式对公众开放,供普通百姓游赏。
故而这万岁山虽为皇家御苑,朱由校这个现代人却对这里的路径十分熟悉,毕竟在他眼里,这片园林不过是一个再寻常不过的公园罢了。
不多久,他便轻车熟路地领着朱由检来到了万岁山东麓,那东麓的山石之上,正立着一棵歪脖古槐,春风习习吹来,那古槐的枝叶正徐徐随风摆动,一派生机勃勃。
“就是这里了。”
皇帝跳下马来,扬声朝四周宫人吩咐道,“朕与信王随意走走,尔等莫要跟随,且在此处等候便是。”
朱由检一头雾水地也下得马来,还来不及发问,就被朱由校拉着手往那坡上走去。
这万岁山除了“景山”之外,还有另一个别称,即煤山。
明初,明廷为防蒙元残部围困北京引起燃料短缺,曾于此山上堆煤,故而以此得名。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皇帝走投无路之下,自缢于此,故而煤山又因这一“明思宗殉国处”而闻名于世。
朱由检跟着朱由校来到了原来历史时间线上他命中注定的自绝之处,对着那株歪脖树左看右看,不得其解,“皇上让臣来,便是来瞧这槐树?”
朱由校轻描淡写地一笑,道,“是啊,五弟不是快要出宫开府了吗?朕想着,这槐木纹理清晰,均匀平直,不易老化,防腐防虫,又易劈裂,是制作家具的好木料。”
“不如朕便用这株槐树给五弟打一副匾额,将来挂在信王府府门前,也算是成全了‘槐府’之名,五弟以为如何?”
朱由检欲言又止,他一面觉得此时乃多事之秋,皇帝不该在这些营造之事上耗费太多精力,一面又不忍拂了他兄长的一片美意。
《周礼》中云,“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群士在其后。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群吏在其后。面三槐,三公位焉,州长众、众庶在其后。”
即周朝有“三槐九棘”之制,公卿大夫按位分分坐于槐树和棘树下朝觐天子,左九棘,为公卿大夫之位;右九棘,为公侯伯子男之位;面三槐,为三公之位。
故而“槐棘”乃三公九卿的代名词,“槐府”亦为三公的官署或宅第的代称,皇帝特地选用槐树为木料给他制作匾额,不可不谓是用心良苦。
纠结半响后,朱由检开口道,“臣听闻,国子监内槐树成林,那双干古槐更是于士子间驰名的‘吉祥槐’,皇上既要制匾额,用国子监内的槐树岂不更是相宜?为何却偏偏选中万岁山上的这株呢?”
由于槐是“三公”的别称,故而大明国子监内种植槐树百余棵,学子们时常借槐花以求官运亨通,使得槐树成了科举中第的吉兆。
“因为朕做了一个梦。”
朱由校思忖再三,决意将亡国自缢这事归因到自己身上,免得吓坏了小孩子。
“在宁远之战前的那个晚上,朕做了一个梦,朕梦见十八年后,这大明朝因朕征收‘辽饷’而饿殍遍野,民乱四起。”
“农民军攻破了北京,关外的鞑子趁机南下,夺了这中原皇位,我朝臣民皆剃发易服,沦为了鞑子的奴才。”
“朕眼见朕的大明生灵涂炭,无力回天,山穷水尽下便只得跑到这万岁山上,吊在这棵歪脖子树上自缢殉国了。”
朱由校拍了拍那古槐的树干,脸上出现了一种看透世事的高深神情,“朕醒来之后,恰好接到袁崇焕报捷的塘报,可见这梦与现实,总该是相反的。”
“可朕近来忆起此梦时,心中总是惴惴不安,于是思前想后,便决意亲自来此处看一看这棵槐树,倘或这槐木最终成了朕手中的一件作品,想来朕的这个心结,便能解开了。”
朱由检盯着皇帝看了一会儿,又转身去瞧那槐树,“南柯一梦而已,皇上何必如此介怀?依臣看,这棵槐树下头,说不定也有个蚂蚁窝,正等着人去掘呢。”
朱由校很给面子地笑了起来,“南柯一梦”的成语典故出自唐代李公佐传奇小说《太平广记》中的“南柯太守传”。
这篇小说中的主人公名叫淳于棼,有一天,他在槐树下睡觉,梦到自己到了大槐安国,娶公主为妻,任南柯太守,享尽荣华富贵,后遭国王疑忌,被遣还乡。
醒来后,淳于棼才发现那棵他倚着入梦的槐树下有个蚂蚁洞,旁有孔道通向槐枝,大约就是入他梦中的大槐安国。
但这句话实际上对朱由校本身并没有起到什么安慰作用,因为朱由校清楚地知道,他目前是处在一个真实的古代世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