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砌窑(2 / 2)
余大姐这几日就在家研究编筛子,余二嫂则每日去镇上卖馒头发糕。这馒头发糕一日就能卖三百来文,且都是老主顾,生意稳定,倒是门好营生。粗粗一算,一个月竟能得九两银子。
往年这个时节都是阴雨绵绵,可偏巧今年打从过完年几乎就没下过雨,黏土摊开了晒,倒是干的很快。
余昭先筛了一半的黏土,余昭请余大姐帮忙用木头做好砖的模具,把处理过的黏土和上水,用模具做出砖的样子,把砖坯放在一旁晾干。晾干的过程需要小心翻动,让砖坯干得均匀一些。
余昭在余大姐的帮助下,用普通黏土先做了一个迷你小窑。等砖坯都干到拿起不会碎的程度,余昭就准备烧砖了,这窑炉一共能放下二十块砖,要做个能烧玻璃的窑,恐怕需要十个这么多。
烧砖过程很长,余昭也没有经验,只听人说得要半天。她对这个小窑到底能烧到多少温度也不确信,决定放足炭久烧一点,烧过头了比没烧熟好。足足烧了八个时辰,才取出来浇上凉水。等凉透了一看,青灰色的砖,表面细腻,只是不知道里面怎么样。余昭本想打碎了瞧瞧,可想到自己反正也不知道看砖的好赖,既然成型了,应该问题不大。
想想有些后悔,这样的折腾,还不如去镇上买人家县城的砖呢。一开始自己做一是觉得有趣,二是觉得省钱,可费的这些炭,又折腾,倒还不如就买现成的呢。
说是这么说,二百块砖按市价得二两银子,这样烧炭下来也不过二百来文。余昭果然还是舍不得,只好安慰自己刚好烧着炉子更暖和。
说来也奇怪,这十天一过,天就下起雨了。余家人都松了一口气,旱灾对于庄户人家来说,简直是要命的事,更何况是春天,小苗一干旱,很容易死亡,这一年的农事也就完犊子了。
春雨贵如油,趁着下过雨,余大姐就带上余粮去山上采蘑菇捡笋子了。
捡到的菌子笋子,余大姐准备开个汤。余昭见了,忙叫放一点过年时做的腊肉。那腊肉腌的不很久,洗去外层的烟子灰后,颜色还是粉粉的。这不正好做腌笃鲜吗?
“都切块放锅里炖汤,不用盖上盖子,小火炖半个时辰,一定很好吃的!”余昭嘱咐道。
又想到如今家里多了这么多人,就撒娇让余大姐去买点猪肉。余大姐一琢磨,弟媳进门来这些日子了,家里也没好好招待,今儿个既然买肉,就多买点吧。
于是买了肉回来,另买了一条草鱼。
看到鱼,余昭突然想吃酸菜鱼了。其实她对这个时代各方面都能适应,只是有一点,这里似乎还没有辣椒。自己并不是无辣不欢的人,可是常年吃的寡淡,她真有些怀恋辣椒的味道了。特别是做鱼的时候,如果能放点辣椒,去腥提鲜多好啊。
在这里,辣味的主要来源是茱萸和姜。胡椒虽然有,但是极其贵重,显然不是目前的她能吃得到的。生姜一块十几文钱,也算贵重,不能常吃到的。茱萸相对便宜,但辣味中有些酸涩,不如辣椒好吃,好在配上花椒,也蛮有川菜的味道的。
看来,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以后还要多加努力才行。
¥余家余额:三两八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