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兵兴荥阳(2 / 2)
郑安平等最后入城。时近黄昏,郑安平带着四人到圃田城中拜谢,圃田守亲自接见,略致慰问后,就让他们走了。
郑安平等五人又到每个安置点慰问管民,告知他们,管邑的官司就设在不远处的邑中,让他们安心居住,一旦战事结束,就带他们回家。背井离乡的管民只有叩头感恩的份。
当他们到城主家时,城主请求让他的儿子们出城追随管令。郑安平只接纳了一个。
到了管城各府所在院落,各人见过自己家室,男人们说些勉励的话,女人们依依不舍。五旺、五儿,甚至盖聂都要出城,被一顿臭骂否决。
车行的车夫和曹包夫妇住在一个院子里。郑安平向他们道了辛劳。这里是管邑的大本营,粮食留得非常多。但车夫们有些担心他们的车可能回不来了。郑安平没有经验,也不敢打保票,只能空口安慰几句。车夫说,既然没有车,他们留在长城也没有什么意义,不如回荥阳,找老东家,还能干点活。郑安平想想,也有道理,至少有助于减少粮食消耗,就同意了。
晚上,他们凭借节符出了长城,回到管邑。管邑还有几位老眼昏花的老人不愿意搬走,郑安平说什么,他们也听不见。
两名车夫连夜回荥阳去了。郑安平他们回到管城内,全副武装起来。现在他们有九个人,四名武卒都有全副兵甲,四名驿卒还是短褐。郑安平拿出信陵君赠送的三副皮甲,麻三留下的三副皮甲分给了三人,现在也在,所以还有六副甲,每个驿卒一副,虽然防护作用抵不上三副皮甲,还是比没有好得多。至于武器,弩自然没有富裕的,长戟因为有信陵君赠送,有一柄富裕,给了城主的儿子,——只有他能够自如地挥舞长戟,四名驿卒只能持手戟。
在不安中度过一夜,郑安平派出驿卒去南关通报。回报南关也已经进入战备。城门还未修缮完毕,但已经勉强可用。南关通报,望见华阳四乡邑民已经在往华阳城内集中,似有大战来临。黄昏时,昨晚离开的车夫引着另外三人来了。原来他们进入荥阳后,唐氏车行已经被征用,只有这三位,因为承接了运输任务,不在行内,逃过一劫。这五名车夫一商量,不如回管邑,可能还保险些。他们见九人皆兵甲鲜明,自告奋勇愿意打探消息,因为沿途的道路他们都熟。郑安平也不好拒绝,毕竟今后在管邑还要相见。除一人轮流登高瞭望,其余人都在北城粟兄的宅院里集中。郑安平问起荥阳内的情况,车夫的回答让他大吃一惊,进驻荥阳的不是魏军,而是赵军。问有多少人,车夫们皆答,漫天遍野,光过河就过了三天,不知其数。问有多少条船,答道,河里都满了。正不知有多少。
郑安平搞不懂了,赵军占领荥阳是要闹哪样?
接下来的事更让人看不懂了,因为从长城涌出了大量的魏卒。郑安平等上前搭话,竟然了解到魏军不只这一路,而是分成三路,向荥阳开进。
郑安平观察了一下,仅这一路就不下五万人。如果三路都是这个规模,那出兵就达到十五万人了!如此强大的力量是要报去年秦国入侵的一箭之仇吗?他越想越觉得对,赵军一定是魏国请来的援军,这样,联军的力量还不止十五万。如果好好打,应该可以给秦国一个教训。
可他又含糊了。如果兵集荥阳是为了伐秦,进军的路线应该是从荥阳往西,那应该波及不到管邑,为何管邑,乃至长城一线都戒备起来。难道要打韩国?为什么?他想起来了,秦国本来已经退兵,结果韩国跟上去,被秦军打得大败,而秦军竟然还要找魏国算账!
难道是怨恨韩国为自己惹事?那没理由找赵国帮忙啊?郑安平想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从他到管邑这几个月的经历,魏与韩应该有盟约,所谓魏卒不出长城,韩卒不出华阳,双方还是谨守的。可是……
五万人过了三天才过完。人在陆地上行,辎重和兵器都放在船上运输。
最后,郑安平看出来了,领兵的大将军正是将军芒卯!这一次,他坐着船,从水路北上荥阳。他和芒卯见过面,依稀有些印象。而他旁边的芒申,他实在太熟悉了!
大军通过,郑安平越发糊涂了。就算要和韩国打仗,可主力是魏军啊,难道还能打自己人,长城和管邑不仅不给予支持,反而把一切辎重都撤掉,似乎惟恐魏军占了便宜。这还是本国的军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