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声东击西(1 / 2)
革命军已经定计奇袭武昌,却并未急着发动进攻。1方面,大军的集结需要时间。另1方面,第1军企图声东击西,进1步打乱湘军部署,把更多的湘军调往江西。
根据杨烜的指示,第1军主要做出了两个动作:1、放弃9江外围据点小池口;2、派骑兵师、海军6战队进攻江西省会南昌。
小池口位于长江北岸,隶属于9江,与9江隔江相望。江西省绝大部分都位于长江南岸,只在北岸有少量飞地。这些飞地主要有两部分,1为9江对岸的小池口,2为湖口对岸的8里江。
之所以这样设置行政区划,主要是为了方便军事防御。因为9江、湖口皆为长江中游军事重镇,又皆位于长江南岸。要想守住9江、湖口,必须增加两地的防御纵深,在长江北岸设置防御前沿。
出于这种目的,历朝历代干脆把小池口、8里江划分给了9江、湖口。太平军夺取9江后,在小池口构筑了1座用砖石建成的新城,取名“新城县”,以加强9江的防务。
革命军步兵第5师与湘军鏖战经年,相继放弃了黄梅、瑞昌等上游城池,退守9江。
湘军要进攻9江,就必须先夺下小池口。要夺下小池口,就必须夺取制江权。湘军水师不行,也就始终无法夺下小池口。
无奈之下,湘军改在上游瑞昌县城子镇登6,沿长江南岸进军9江。湘军仗着人多,使出挖长濠、挖地道等多种方式,企图攻破9江。
步5师师长林启荣擅长守城,使用积极防御的策略对付湘军。1方面,他凭借配属第5师的海军6战队,不时骚扰敌后,毁敌粮草。另1方面,他不时开门迎战,破坏湘军的濠沟和地道。
双方鏖战多月,湘军始终不能接近9江城墙,更谈不上攻克9江。
(历史上,林启荣守9江,湘军多员大将如塔齐布、童添云等,均折戟9江城下。天京事变后,湘军卷土重来,在水师的帮助下,挖掘长濠围困9江。
(林启荣弹尽援绝,天京方面亦不派兵增援。最后,林启荣坚守城池十7个月,城破而亡,部下1万多人全部战死。曾国荃叹曰:“林启容之坚忍,实不可及也”。
(胡林翼则评价说:“昔年9江之贼,剖腹皆菜色。3日无米,究能坐困,兵不如贼,其理难通”。)
历史上的林启荣,因为守卫9江而成为太平军最善守城的大将。如今,他成了革命军的大将,同样守卫9江,武器先进、士气高涨、粮草充足,湘军根本就无力攻下9江。
因为久攻不克,前线湘军士气已经低落。而革命军分兵进攻南昌,无疑令湘军更加惊惧。
这天,瑞昌县湘军大营里,闯进1名风尘仆仆的折差。他和坐骑1样大汗淋漓,脸上结了1层薄薄的盐霜。
守门的门官见多识广,看折差1身豹子补服,便知道他是1名正3品的绿营武官。如今连年打仗,军功泛滥,武官也不值钱。湘军大营里的亲兵,很多都保举有2品、3品的头衔,但无1官半职,实际上还是个大头兵。
门官好心提醒他,说道:“兄弟,大帅今天心情不好,又在费心打笔墨官司。你见了大帅,说话可要当心点。”
坐镇瑞昌的湘军大帅,正是1代奇才左宗棠。去年,他因樊燮京控,差点丢了性命。在湘军集团的力保下,左宗棠只得离开湖南,到湘军大营效力。
左宗棠才识高,脾气也大,在曾国藩面前亦毫不收敛。他好出奇计,屡屡在曾国藩面前献计。而曾国藩做人稳重,打仗亦稳当,不敢采纳左宗棠的奇计。
很多时候,左宗棠滔滔不绝讲了半天,曾国藩好不容易跟上他的思路,却仍旧不为所动。
2人本是好友,本该同舟共济,却颇为不合。左宗棠自视甚高,也不大瞧得起曾国藩。好在还有胡林翼,可以从中调和两人的矛盾。
最后,曾国藩听从胡林翼的建议,保举左宗棠为浙江布政使,让他独当1面,节制江西军务。左宗棠乐于摆脱曾国藩的掣肘,对此颇为积极。
他回到湖南,招募散落在湖南的湘军大将,募齐了6万兵马。其麾下大将有杨昌濬、蒋益澧、沈葆桢、萧启江、席宝田等,营官则多为老湘营中败落下来的老兵。
杨昌濬、萧启江和蒋益澧都是罗泽南的弟子。罗泽南特别宠信大弟子李续宾,而李续宾性格激昂,在罗泽南众多弟子中1枝独秀。
对此,杨昌濬、萧启江和蒋益澧都相当不满。他们有的受伤后回乡养病,有的因丁忧回籍守制,都散落在湖南乡间。
至于老湘营,则在几年前全军覆没。少数老湘营官兵逃回湖南,失去靠山,在乡间很不得志,都被左宗棠收归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