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打垮江南大营(1 / 2)
江南大营号称是清朝绿营精锐,员额七八万人,是清朝正规军中规模最大的一支野战力量。实际上,这江南大营只是个纸老虎,其腐败堕落到令人发指的地步,根本就不像一支军队。
当时有个名叫马寿龄的读书人,曾在大营内做幕僚,根据亲身经历写了本《金陵癸甲新乐府》,记录下了江南大营的日常生活。后人每读及此,不免被惊得目瞪口呆。
根据马寿龄的记载,江南大营下级官兵的日常生活是:“给别人盖房子、栽花自娱自乐、闲来无事种树、闭目养神养鸟、遛狗四处闲逛、编筐搭棚卖钱、吸毒酗酒闹事……
“长官们忙着听歌看戏、买玉买画买表;士卒们则聚众赌博,聚在一起下棋,集体看春宫画解闷。有人常年装病不出,更有甚者四处打家劫舍,强娶妇女,强买强卖军用物资……”
马寿龄是天京人,从太平军手里逃了出来,原本指望江南大营收复天京。想不到,被清廷倚为长城的江南大营,竟然是这种模样!
他在书中愤愤写道:“翻羡贼人(指太平军)法令严,手乍持枪头已悬。”
晚清名臣阎敬铭也曾批评江南大营,说:“吾闻江南大营未败时,诸将锦衣玉食,倡优歌舞,其厮养皆吸洋烟,莫不有桑中之喜,志溺气惰,贼氛一动,如以菌受斧。”
(历史上,江南大营两次溃败,清廷对绿营正规军完全失去信赖。以曾国藩为统帅的湘军开始崛起,开启同治“中兴”的序曲,晚清的政治权力格局,自此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至于江北大营,较江南大营又远远不如。江南大营还敢与太平军接战,把老营扎在了金陵城脚下。江北大营兵马只有三万多人,事事畏葸避战,主张“围而缓攻”。
正因为江南江北大营徒有虚名,杨秀清主政天京时,就对两大营视若无物,置两大营于不顾,派出大量兵马北伐、西征。
革命军从太平军手中夺取天京,改名为南京。江南大营亦无动于衷。现在,步兵一师从南面逼近江南大营,击败了和春手中的王牌骑兵。
两军的决战,已经拉开序幕。
4月2日,步一师攻占宜兴后,在此留下少量兵马驻守,师长杨田随即率军进攻东坝、高淳。
高淳、东坝位于南京城正南面,分布在固城湖东西两侧。尤其是东坝,为江南大营粮台重地。一旦革命军攻占东坝,就能影响到江南大营的粮草供应,扰乱江南大营军心。
江南大营官兵员额较多,在多个地方设有粮台,为前线供应军饷。东坝粮台曾是江南大营最大的粮台,江西、安徽、浙江三省的协饷都在东坝解交。
和春不敢怠慢,派副将梁克勋,带领三千兵马增援东坝、高淳。
4月4日,战斗首先在东坝打响。东坝清军一触即溃,高淳的清军见状,干脆不战而降。
5日,杨田挥师北上,再克溧水。
6日,步一师抵达南京南郊的秣陵关。江南大营在此驻有十营人马,兵力不容小觑。
南京城内的海军陆战队派出一个联队两千人,从城西绕至秣陵关背后,与步一师前后夹击,大败秣陵关清军。
南京守军与步一师胜利会师,随即继续北上,逼近南京城南雨花台。
7日,革命军进抵雨花台。雨花台是南京城南至高点,原本是太平军防御南京的重要据点。天京事变后,江南大营趁机占领雨花台,在此修筑防御工事,居高临下监视南京。
杨烜入主南京后,因为兵力单薄,为了防范太平军,又为了麻痹清军,一直不曾反攻城外的清军。
卧榻之旁,岂容他人安睡?革命军主力已经打到南京,雨花台首当其冲,成为革命军第一个打击目标。
雨花台上的清军早已是惊弓之鸟,只能凭借防御工事勉强坚持。和春从江南大营抽调两千兵马增援雨花台。
但和春拖欠部下军饷,部下们怨声载道,没人愿意死战。两千援军抵达雨花台后,与革命军才一交手,就见革命军炮火猛烈。援军自知不敌,略作抵抗,便趁天黑逃窜。
革命军连夜攻下雨花台,拔除了这枚眼中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