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寻访李秀成(2 / 2)
湘军攻占天京后,李秀成把战马让给幼天王洪天贵福,自己不幸被俘,写下了李自成自述。按自述中所说,他“家中之苦,度日不能,度月格难”,受尽了“孤寒无食”的折磨。
1851年,当太平军路过藤县时,28岁的李秀成毅然加入了太平军。此人颇有才干,受到杨秀清的常识。1853年太平军攻下南京后,杨秀清亲自保举李秀成,让他独当一面。
现在,杨烜穿越后改变了历史,决定抢先笼络李秀成。
黑旗军来到新旺村,在村里架锅生火,准备开设粥厂。所谓粥厂,是古时候赈济灾民的制度。若遇灾荒,官府、地主往往开设粥厂,让饥民不致于饿死。
官府开设粥厂,一方面是为了赈济灾民,一方面是为了减少流民。在古代,流民走投无路,往往铤而走险去造反,是封建社会内部最大的不稳定因素。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既然能免费吃粥,新旺村民都围了过来,等着黑旗军开锅分粥。有个耄老壮着胆子问杨烜:“军爷,你们真的是黑旗军?大闹广州、夺占肇庆那个黑旗军?”
杨烜淡然一笑,说道:“老先生,你问的没错,我们正是黑旗军。今日,我们夺占了藤县,准备在新旺设置粥厂,请乡亲们吃顿饱饭。”
此言一出,在场的村民纷纷下跪。那耄老似乎是村里的族长,带头说道:
“这位军爷,但凡部队下乡,不管是绿营还是天地会,都是劫掠乡里,从来没有为老百姓施粥的。黑旗军不仅不扰民,反而为我们施粥,果然与传闻中的一样。我代李氏族人,感谢军爷大恩大德。”
果然是村里的族长。杨烜连忙扶起耄老,和他攀谈片刻,便问他道:“老先生,听说村里有个名叫李秀成的年轻人,为人极有见识,我想见他一面,您能为我引荐一下吗?”
那耄老思索片刻,疑惑地说道:“军爷,莫非是您记错了?我们村里从来没有叫李秀成的年轻人呀。”
难道,自己的记忆出错了?杨烜绞尽脑汁,搜索脑海里的历史知识。没错呀,这李秀成确实是广西藤县大黎里新旺村人呀。
对了,想起来了!杨烜转而问道:
“老先生,这李秀成今年二十七八岁,舅舅是个塾师。李秀成年幼时,曾到舅舅的村塾里帮工,一边读书,一边打工。他很聪明,在村塾里认了字,粗通文墨。老先生,您再想想,有没有这号人?”
那耄老想了半天,最后犹豫着问道:“军爷,老朽想起来了。我们村确实有这么一个人,符合军爷的描述。但他不叫李秀成,而叫李以文。”
身份证-五六37四三陆七伍
杨烜心头一震,脑海深处的记忆被唤醒了:李秀成原名就叫李以文,加入太平军后改名李寿成。因他英勇善战,屡立奇功,特被洪秀全赐名为“李秀成”!
他不动声色,让亲兵授给耄老二两银子,问道:“老先生,你讲一讲这李以文的事迹。我对照一下,看是不是我要找那个李秀成。若是他,若能把他找来,我还要再送你二两银子。”
那耄老得了好处,高兴极了,说道:“军爷,这李以文自幼聪明。他在舅舅村塾里边帮工,边读书,硬是识得了字,还能略作文章。
“他帮地主家放羊,在鞭鞘上绑上石头,把一大群羊治得服服帖帖。即便是脾气暴躁的公羊,到李以文手里也得乖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