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引熊入室(2 / 2)
“定是二人收取内坚之贿赂矣!”何进咬牙切齿:”何苗小子成事不足,败吾大事矣!”
何进的那些谋士尚可,他们对何苗母子的所作所为虽然均觉不齿,但亦没有表达出来。
相反,厅末那些站立着的武将如王匡、鲍信、伍孚、吴匡、张璋等人均与何进一样义愤填膺。
事实上,正是因为何进来自中下层阶级,没有丝毫士人们那种高高在上、目中无人的优越感,对下属一直温柔敦厚。
所以,那些武将都对其心存感激,皆忠心耿耿为其卖命。
虽然这样,在这种最高级别的议事大会之上,这些武将根本就没有发言的机会,只能陪着主子何进生气罢了。
“是否只诛数个放纵宦官,以儆效尤即好?”
何进虽然心有不忿,然其空有壮志豪情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阉宦与何太后、先皇亲近,出入号令。今不悉废,日后必为患也!”
袁绍恐吓完何进后,死心不息之际,继续对何进谆谆善诱。
“袁某尚有一计,可保大将军青史留名百世。”
“愿闻其详!”何进果然为袁绍之言所惑。
“大将军可召四方猛将及诸豪杰,使并引兵向京城,以胁太后……”
此言一出,立激千层浪。
何进的智囊团立刻面临重大危机。正反双方一分为二,旋即进行空前激烈的辩论。
首先提出异见的是何进的主簿陈琳。
“大将军,此事万万不可也!
《易》称‘即鹿无虞’,谚有‘掩目捕雀’。
夫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况国之大事,其可以诈立乎?
今将军总皇威,握兵要,龙骧虎步,高下在心,此犹鼓洪炉燎毛发耳。
夫违经合道,天人所顺,而反委释利器,更征外助。
大兵聚会,强者为雄,所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秖为乱阶。”
“不然!窃以为中军校尉言之有理也!外兵一到,太后必将纳大将军之言!”
逢纪与袁绍关系非浅,当然力挺袁绍。
“需知召之容易送之难也!”
侍中种辑似在喃喃自语。
“大将军如今军权在握,外军自是唤之则来,挥之即去!”
蒯越原来亦是支持袁绍的一员。
“不知中军校尉欲召何方大军前来助阵?”
荀攸果然深思熟虑,不失时机地提出这个众人尚未知道答案的问题。
“东郡太守桥瑁;武猛都尉丁原;并州牧董卓。”
袁绍一口气说出三个名字。
众人倒吸一口冷气。饶是向介与应玥两人虽知历史上确有其事,但自己身临其境,仍不免为之动容。
两人皆心事重重,心内各有所思。
应玥心想:如果文凯在此,一定会挺身而出反对召董卓入京。
只可惜自己连官微势微的地位也说不上,根本没有资格在此发言。
不过,就算说出来也没有人会相信自己。
突然间,应玥灵光乍现,来自同时代的人只要稍知历史均知董卓乃一万恶之贼。
说不定现在这里反对董卓进京的人,会不会就有人如己般来自一千八百年后的未来呢?
毕竟那天,不止她与恩师、文凯三人在武侯祠内遭此奇遇!
想到这里、应玥不禁精神一振,聚精会神注视着场上的一举一动。
当事情发生之时,向介仍为之一震。
要来的始终会来,在如今形势逼人的情况下,自己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
是随波逐流任由局势发展,最终让董卓进京从此天下大乱,曹操得以在群雄割据中一展抱负,还是应该全力以赴,力挽狂澜,拯救黎民于水深火热之中?
正想着,身边一人的哑言失笑将她的思想硬生生的打断,只闻曹操忍俊不禁笑道:
“阉坚之官,古今宜有,但世主不当假之权宠,使至于此。既治其罪,当诛元恶,一狱吏足矣,何必纷纷召外将乎?”
曹操话声刚落,边让立即毫不客气的表明其立场。
“宫中阉党关系千条万缕,欲除之必须斩草除根,召兵前来京师实乃万全之策也!”
“董卓凶悍难制,召之必生后患,大将军需三思矣!”卢植敢言敢语,一语已揭董卓的本质。
“子干此言差矣!任董卓如何強悍,区区并州兵马大将军尚不放之于眼中!”
何颙在众人中德高望重,连曹操也曾受他力挺,想不到此刻却有此见解。
“伯求此言大错特错矣!”袁术本来尚不发一语,但见何颙一出声,忍不住就发言大斥何颙。
“国家大事岂同儿戏,军事之道伯求可知一二?董卓乃一豺狼,岂会如此轻易受制?”
原来,袁术与何颙一直不和。只为何颙与袁绍私交甚笃。
二袁虽名为兄弟,但一直都在暗地里较劲。
何颙从来没有拜会过袁术。因此袁术对其一直怀恨在心,曾经在大庭广众之下力数何颙三罪。
“王德弥先觉隽老,名德高亮,而伯求疏之,是一罪也。
许子远凶淫之人,性行不纯,而伯求亲之,是二罪也。
郭、贾寒窭,无他资业,而伯求肥马轻裘,光耀道路,是三罪也。”
“路中捍鬼袁长水,莫非只汝袁公路独懂兵法乎?”许攸当仁不让立即发言反驳袁术。
许攸,字子远。也就是说,袁术在讽刺何颙时其中第二个罪人就是他许攸。
睚眦必报,许攸当然不会放过此机会。引他人之言趁机反讥袁术一番。
原来,年轻时的袁术任长水校尉一职时,奢淫无度,盛气凌人。百姓遂编“路中捍鬼袁长水”来诅咒他。
袁术被许攸揭其疮疤,自是脸色大变,正欲出现言反击,一旁王允见势不妙,立站出来做和事之人。
“诸公同为大将军办事,当以大局为重,休要伤自家人和气!”
此时何进的智囊团已明显分为两派,大伙你一言,我一语引根据典,力挺己见。
正如韩非子所说:“缓心而无成,柔茹而寡断”。
此言正是何进如今的真实写照。
当下何进见场面已是一发不可收拾,忙站起来摆摆手。
众人见状,皆停下口中的直理正词,等待何进发言。
谁知何进仍是举棋不定,对一直缄口不言的郑泰道:
“公业有何见解?”
郑泰乃一正直之士,见何进问他,面容一整,直言不讳。
“董卓强忍寡义,志欲无餍。若借之朝政,授以大事。将恣凶欲,必危朝廷。
明公以亲德之重,据阿衡之权,秉意独断,诛除有罪,诚不宜假卓以为资援也。
且事留变生,殷鉴不远。”
诚然郑泰之说非虚,董卓的确是朝廷的一大祸患。
然而,何进听罢,低头沉默不语,显然是心中也在进行着剧烈的斗争。
郑泰见状,长叹一声,拂袖而去。
荀攸见状,忙跟着追了出去。
何进抬头,仍是一副犹豫不决的表情。
忽然,何进的目光停留在曹操身旁的襄楷身上,心中一喜,暗骂自己糊涂到顶,山神庙离自己如此之近,亦不懂得进去拜上一拜。
“公矩先生,进欲闻先生之高见!”
是福是祸躲不过,向介终于站在了道义与理想的交叉点之上。
这一次,历史会否因“襄楷”之言而改写?
这一刻,向介真正陷入了进退两难的谷地!
欲知后事如何,请续阅下章《金婵左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