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生张熟魏(1 / 2)
原文再续,书接上一章。
“已放矣!”
没有人会知道,与文凯的爱将冯则说出差不多同样话语的那个人居然是誉满京师雒阳的“襄楷”先生。
只是,此话由先生的口中说出,自然是令众人百思不得其解。特别是李典与乐进两人。
本来戒严令解除之日,曹操的心情大好,便提出带“襄楷”去会晤一大贤者,一个对其有提携之恩的现职官员。
“昔日曹某首职乃是雒阳北部尉,此职即为此公所荐也!”
曹操沉醉在往事的回忆之中。
“岁月流逝,不想眨眼间已有年矣!”
“司马防?”向介脱口而出。
“应称其为尚书右丞。”一旁的崔琰甚是惊奇:“公矩先生所知何其之多!”
此前,身为游侠的崔琰随向介前往邪马台为卑弥呼姐弟复国。
一路上,受“襄楷”先生的睹始知终与高才博学所影响,崔琰开始觉察到自己的不足,自惭形秽之际,他决定跟随“襄楷”先生习学圣贤之书。
接着,从助卑弥呼姐弟解除障碍后的那个庆功宴开始,戏志才的故意“胡作妄为”却丝毫难不到周宣的解梦之说。这更加令崔琰相信知识就是力量。
《尚书》、《春秋》、《礼记》这些书籍很快就成为了崔琰的岁寒三友。
重归中土之后的崔琰返回自己的家乡清河郡东武城县后,其同乡好友朱灵告诉他冀州刺史王芬正征集各有志之士共商大计。
当崔琰获悉襄楷先生亦参与其中之时,二话不说就与朱灵齐齐赴约。
可惜后来向介要尽快脱离冀州,来不及通知崔琰就已远走高飞。
崔琰当然不会就此罢休,与两位好友公孙方和宋阶齐至雒阳追随襄楷先生。
向介与崔琰早成挚友,故双方的交谈自是畅所欲言。
“彼此!彼此!吾尚知司马建公有数位公子:司马朗,司马懿,司马孚……”
“先生何许人也!”崔琰感叹道:“吾与司马伯达交好,知其弟司马懿尚在情理之中,然司马孚今年止有十岁,先生竟能知之!”
古人起字有一个习惯,好以“伯,仲、叔、季、显等字来论份排辈。所以向介才对司马防家族的几个儿子所知甚详。
司马防有八子,人称“八达”。
八子分别是:
长子司马朗,字伯达;
次子司马懿,字仲达;
三子司马孚,字叔达;
至于其余五子将来的字分别应为:季达;显达;惠达;雅达;幼达。
所以,由他们家庭成员的字就能知道他们在家族中的辈分高低了。
再如孙坚现有三子。
按照历史的记载,当他们到了而立之年时,长子孙策应字为伯符;次子孙权字仲谋,三子孙诩字叔弼。
当下众人畅谈甚欢,曹操留下夏侯惇等族兄弟守营,自己则带着向介、崔琰,在史阿、许定、乐进等人的簇拥下离开营地向雒阳方向进发。
刚走了不久,身后有数骑风驰电掣追来。
史阿、许定、乐进等人如惊弓之鸟,对一切的风吹草动都闻之则警。纷纷拿起武器严阵以待。
策马飞奔而来的数骑转眼已到跟前,走在最前面的是一个才十来岁的少年。
此子高贵儒雅,腰悬宝剑,一副老成持重的模样,只见他双手抱拳,对着众人问道:
“敢问诸君,典军校尉与襄楷先生于此间乎?”
曹操见来人全无恶意,逐提马上前回答道:
“本人正是曹操,曹孟德,不知小兄弟有何指教?”
那少年一听,旋即翻身下马,朝曹操倒头就拜。
“李典拜见曹校尉!”
李典?李曼成?
向介闻言,心中一怔。
想不到曹营日后的重要将领之一的李典此时此刻居然会主动送上门来!
吃一堑,长一智。
此前向介在类似的情况下数次都差点羞于人前。
所以,这一次,他已经学会在此场合好好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再“胡言乱语”,以免有尴尬的场面再度出现。
待那少年拜见完“襄楷”先生后,他才娓娓道出其至此的前因后果。
原来,李典在此出现完全是其叔父李乾所为。
李乾乃山阳郡矩野县人,家财万贯,坐拥数千食客,与《水浒传》里面稳坐梁山泊第二把交椅的玉麒麟卢俊义一模一样,财大气粗,豪气万丈。
李乾因敬曹操乃一英雄人物,更知“襄楷”先生的运筹帷幄。所以他才派侄子李典前来联系,欲率一众门客前来投靠。
李典赶到曹营后,获悉曹操与襄楷先生已外出,遂与几个亲信顺着方向追了上来。
天上无端掉下这么大的一块馅饼,此等好事亦能遇到,曹操自是喜出望外。
要知道,如今的曹操空有典军校尉之衔,却差不多只是一个独杆司令而已。
此前,为了消灭蹇硕,他率领本部军马与赵融军血战一场,最后两败俱伤,曹军几乎全军覆没。
虽然后来大将军何进在灭了骠骑将军董重后将其部属分给各将,但毕竟只是杯水车薪,根本于事无补。
当下曹操自是欣喜若狂,拉着李典的手热情的问个不停,早将去拜访司马防的事情置之脑后了。
二人相谈甚欢之际,不知道从何处天降一帮刺客将他们团团围住。
此帮刺客显然早有安排,一上来二话不说将大开杀戒。
李典的一名随行亲信首当其冲,转眼间已倒地不起。
向介不谙武功,虽然他的贴身保镖史阿不时会教他一招半式,但其充其量也不过是一个只懂三脚猫功夫的角色而已,遇到强敌便会一无是处。
好像现在,面对气势如虹的杀手们,向介能做的事情就是躲在史阿与许定的背后。
向介惊慌失措,从怀中掏出他的护身武器鱼肠剑,但一把短匕首在这种惊涛骇浪的环境里能有何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