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三星将聚(1 / 2)
(一
王越一招“擒贼擒王”再次袭至,荡起的剑花从四面八方似是而非地刺来。
可惜那是在赵府之中,不然在其起式之际,自己定能有两个方法可以将其破解。
然而如今一切都已时过境迁,如何能直接破解此雷霆万钧一招才是正道。
想到这里,文凯再次闭上眼睛,让自己置身于虚无状态,只有心静如水才能研精覃思。
王越那招“擒贼擒王”如慢镜重播在脑海中萦绕不断,何时为实,何时为虚,文凯渐渐地豁然开朗。
他心中暗叫惭愧,自己当时置身战局,无暇细究其快如流星的剑法。
以静制动,以逸待劳,如此以简驭繁的破解方法,自己为什么想不到呢?
冥想之际,他似乎捉住了些东西,但感觉仍是有点朦朦胧胧。
“长兄,庐江周家有快马日夜兼程刚至,谓公瑾之母病重。
公瑾心急如火,已在准备行装赶回舒县矣!”
孙策冲进来,一口气把话说完,将文凯刚刚稍起的意念直接打散。
文凯闻言后,自然无暇细想,忙随孙策前往周瑜住处。
冯则、汤应、芮良、羊衜以及陈氏五子早已聚在周瑜房中与他互诉道别之情。
“一切尽在不言中!闲话少说,吾等一道送公谨一程如何?”
文凯快人快语,视情况而论,如此重事,当然一切从简。
周瑜感激万分,拜谢文凯。
因为在这群青年豪杰当中,文凯俨然就是他们的精神领袖。
今日一别,不知何时才能有幸追随文凯左右。
“来日方长。邵保证再见之时指日可待。
公瑾,庸俗之礼全免,尽快赶路为宜。”
于是,周瑜向孙坚辞别后,一行十余人便策马外驰,直送至雒阳城外。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文凯与孙策虽然与周瑜难舍难分,但仍决定就此分手。
周瑜出生士族,堂祖父周景曾任太尉一职,其父周异曾任雒阳令,所以周瑜对京师雒阳有一定的认识。
临别之际,周瑜为减离别伤情,便对两人道:
“本准备今天与两位兄长同游邙山,如今只能两位哥哥前往矣。公谨就此告辞。”
冯则等人与周瑜感情甚厚,执意再送其一程。所以,当周瑜走后,前往邙山方向的只有踏雪乌骓与飞燕两匹骏马。
俗话说:生于苏杭,葬于北邙。
北邙山海拔三百米左右,山势雄伟壮观,水深土厚,伊水,洛水两河自西而东贯雒阳城而过。
古人推崇“枕山蹬河”而葬,况且北邙山地表以下五到十五米的土层具有渗水率低,黏结性佳,土壤密度紧硬等优点。
因此北邙山就被视为长眠的风水宝地。
虽然如今才是东汉时期,距离现代已有一千八百多年,但在此安冢的王侯公卿已多不胜数。
其中出名的有秦相吕不韦,光武帝刘秀等。
虽然这“靠山面水,藏风聚气”之地,后共有六代,二十帝王枕眠于此。
然而文凯与孙策最后还是选择前往北邙山的最高峰——翠云峰。
相传公元前五二〇年,老子悄离周王城守藏室,隐遁北邙之巅翠云峰。
后来,他于此顶砌出太极八卦炉,调动天、地、水、火,雷、山风、泽之灵性。冶炼九九八十一天,终炼成仙丹。
结局当然是老子得道成仙,骑着他的青牛西游而去。
或许正为此因,北邙山被道教誉为天下七十二福地之一。
翠云峰树木茂盛,苍翠如碧,遍地野花,芬芳馥郁,令人心旷神怡。
文凯一直醉心于武艺修行,实是难得有此闲情逸致。
突然间,文凯想起了那个小鸟依人,温情蜜意的蔡贞姬。
如果有这个可人儿陪伴身边,就幸福指数爆棚了。
想到这里,文凯不由自主从马侧的箭袋里拿出贞姬送给他的柯亭笛,将之置于唇边吹奏起来。
周瑜走后,就再也没人能指点他吹笛技巧了。
如莺歌燕语的笛声响彻整个树林,招来了百鸟齐鸣。
世上绝无仅有的交响乐团隆重登场。
把孙策看的乐也融融,笑不拢嘴。暂把离别愁绪抛至脑后。
“死到临头,尚有此雅兴在此游山玩水!”
背后传来一把毛骨悚然的声音。虽然现在才近黄昏,但却令人有阴阴森森之感。
而且,这个声音在文凯的耳中如雷灌耳,是那么那么的熟悉!
看来,欲偷得浮生半日闲还真是一种奢望!
(二
“公矩,孟德有否提过其少时与吾之趣事?”
三公之后中军校尉袁绍领着众人走出雒阳北门,策着马缓缓向北面的邙山溜达而去。
“愿闻其详。”向介道。
“昔日绍与孟德年少轻狂,自诩为游侠。
尝与孟德观人新婚,童心大发之际,潜入主人园中。
夜叫呼云:‘有偷儿贼’。青庐众人皆出现。
孟德胆大如斗,直闯而入。抽刀劫新妇,已吾还出,因不谙道而坠枳棘中,吾不能动。
孟德此厮才为吾解围,大叫云:‘偷儿在此。’
吾狼狈万分。迫自掷出,遂以俱免。”
“吾有一事欲问本初久矣。”
曹操哈哈大笑。
“是否因此事才遣健儿前来行刺曹某?”
“本初一直欲知孟德如何避过行刺?”袁绍反问曹操。
“那刺客趁吾小憩之时,于窗外窜入以剑刺,少下,不着。
吾思其后再来必高,因而贴赜床上。剑至果高,吾侥幸避之。”
曹操洋洋自得,道出其时发生之事。
“吾与友打赌孟德必能逢难化吉,全身而退。”
袁绍狂笑不止,一副得意忘形之状。
”可知孟德安然无事,令绍大胜,满载而归?”
“知吾者,莫若本初矣。”
曹操居然对袁绍之言毫不介怀,反而觉得理所当然。
显然,两人其时是何等的顽皮赖骨。
向介心中轻叹:袁绍原来并非如陈寿所说般好谋无决。
听其与曹操的对话,一句话就连消带打将遣人行刺曹操的事推卸得一干二净。
而曹操的回答亦滴水不漏,不知是襟怀洒落还是深藏不漏。
总之,置身于政治权力斗争之中欲立命安身绝非易事。